各位同学:10月11日-12日我校将举办第十八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中华传统戏剧美学精神的现代转化,本周六上午为开幕式,开幕式后主题报告。讲座主题:“戏曲”与“戏剧”的概念纠缠:现代中国戏剧理论生成的历史语境(南京大学高子文教授)
论坛专家评审团
苏州大学 王宁教授
中国戏曲学院 赵建新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 丁盛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 黄静枫教授
欢迎有兴趣的研究生参加,论坛地点:华山路校区智慧教室/佛西楼一楼会议室,每参加半场活动获得0.1实践学分,将有会务工作人员负责签到工作。
附论坛议程
10 月11 日上午
论坛开幕式地点:
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智慧教室
开幕式主持人: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 韩 爽
8:40——9:00
嘉宾、参会者签到
9:00——9:05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 温 涛老师介绍论坛基本情况
9:05——910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黄昌勇教授致辞
9:10——9:15
专家代表团致辞
9:15——9:20
研究生代表致辞
9:25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 李 伟教授宣布论坛开幕
9:25——9:30
合影留念
9:40——11:30
论坛主题报告:“戏曲”与“戏剧”的概念纠缠:现代中国戏剧理论生成的历史语境
(南京大学高子文教授)
11:30——12:30
午餐(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园餐厅)
10 月11 日下午
学生论文宣讲【11人】
地点:图书馆智慧教室
点评专家:王宁 苏州大学教授
(论文宣讲学生:共12位,分A组6人,B两组6人,每人宣讲不得超过8分钟。每组学生全部宣讲完毕,由专家老师进行点评。)
A组 主持人:王珮璠(上海戏剧学院)
13:30——15:15 5人
《反常终合道,幻诞不离真——明杂剧怪诞美及其哲学根基新探》
陆铭泽(南京大学)
《闽台歌仔戏的传承发展与海丝非遗传播路径新探——基于“结构-功能”的视角》
韦俊全(厦门大学)
《论小剧场戏曲创作的理念革新与审美嬗变——以吕剧为中心探讨》
高崇勋(山东艺术学院)
《数字戏台:戏曲文化在游戏媒介中的创新传承与传播研究》
陈彦旭(陕西师范大学)
《“生本”昆剧《桃花扇》的文本、舞台与悲剧性》
王珮璠(上海戏剧学院)
15:15——15:30歇会
B组 主持人:张轩岚(上海戏剧学院)
15:30——17:006人
《《戏曲本质论》的双重焦虑:现代性悖论与本质性困境》
张轩岚(上海戏剧学院)
《批评·传播·定位:1949年以前金批《西厢》研究的三个维度》
陈飞(华东师范大学)
《“天人同构”美学精神的创新性发展与当代价值》
沈昔潼(中央戏剧学院)
《回归女性:沉浸式与越剧本体关系研究》
李歆宁(上海大学)
《中华传统戏剧美学的影视化转译与多元化美育实践路径探索》
郭千千(广西艺术学院)
《电影民族化的实践理路:戏曲的“传统性”概念流变》
宋进进(东北师范大学)
10 月12日上午
学生论文宣讲【13人】
地点:图书馆智慧教室
点评专家:赵建新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论文宣讲学生:共13位,分A、B两组,A组7人,B组6人。每人宣讲不得超过8分钟。每组学生全部宣讲完毕,由专家老师进行点评。)
A组 主持人:邹妍(上海戏剧学院)
8:30——10:00 7人
《传统为体,现代为用:当代戏曲美学的创新表达——以莫言戏曲创作为例》
王宇晨(厦门大学)
《“梨园戏《陈三五娘平行时空2》的多功能文化复合体属性再生研究》
蒋燚(陕西师范大学)
《戏曲四维意象互文链与空间建构机制研究》
刘海琳(北京电影学院)
《“戏曲舞台上的“秋瑾”:美学“语符”的跨时代发展》
朱航(中央戏剧学院)
《民间感知·本体探索·美学传承——赣南采茶戏发展再思考》
蓝天辰(福建师范大学)
《文象论视域下的传统戏剧美学:以《霸王别姬》为例的核心精神与当代价值》
刘泽蓬(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
《传统与现代之间:经典戏曲青春化表达的改编策略》
邹妍(上海戏剧学院)
10:00——10:15 歇会
B组 主持人:苗安琪(上海戏剧学院)
10:15——11:30 6人
《乐入剧史:中国话剧音乐嬗变及其民族化路径研究》
周子敬(北京大学)
《从“以丑显真”到情感净化:京剧丑角的审丑美学研究》
�何佳雯(赣南师范大学)
《虚实舞台上的二度创作——以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探究经典作品的重构》
徐行(同济大学)
《经典作品的改编与重构-以鲁迅作品的现代戏改编为例》
马佳旭(信阳师范大学)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到《黑奴恨》:种族、性别和阶级扮演》
苗安琪(上海戏剧学院)
《跨文化实践中的“现代戏曲”创排——以上海京剧院《小吏之死》为例》
李子涵(武汉大学)
11:30——12:30
午餐(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园餐厅)
10 月12 日下午
(会场一)
学生论文宣讲【14人】
地点:图书馆智慧教室
点评专家:丁盛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论文宣讲学生:共14位,分A、B两组,A组7人,B组7人。每人宣讲不得超过8分钟。每组学生全部宣讲完毕,由专家老师进行点评。)
A组 主持人:杜世佳(上海戏剧学院)
13:00——14:45 7人
《父子书写流变:元杂剧与动画哪吒的对话》
胡菀琪(江苏师范大学)
《以情动情:安万剧团共情传播实践路径研究》
韩哲妍(兰州大学)
《戏曲海外流布研究——以马华戏曲功能转化为中心》
宋燚(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从民间故事到戏剧舞台:“僧尼思凡”题材戏剧化改编路径分析——以《玉禅师》、《僧尼共犯》等作为例》
杜世佳(上海戏剧学院)
《数字媒介中戏曲核心要素的祛魅与赋魅研究》
张芯菲(陕西师范大学)
《文旅戏剧中自然文本与戏剧文本的交融机制研究——以园林版戏曲<牡丹亭><浮生六记>为例》
赖星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世纪传统戏剧变迁与音乐跨文化即兴之探》
庄云潇(东南大学)
14:45——15:00 歇会
B组 主持人 李金沐(上海戏剧学院)
15:00——16:30 7人
《传统戏剧美学精神的数字存续与本体重构》
杨书凡(澳门科技大学)
《基层院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研究》
孔垚(云南艺术学院)
《延伸·融合·智能:基于后视镜视域下戏曲数字传播破局之径》
刘俊良(福建师范大学)
《戏曲改编的“创造性转化”实践——川剧〈欲海狂潮〉的跨文化路径探究》
马恒怡(陕西师范大学)
《传统戏剧美学对当代沉浸式戏剧的启示与实践——以《邕城1939》为例》
张天娇(广西大学)
《晚清戏班形态重探——道光中期体系化戏班管理形态的源流》
李金沐(上海戏剧学院)
《槛外人的艺术:吴性栽的戏曲经营活动考》
黄静康(西南大学)
10 月12 日下午
(会场二)
学生论文宣讲【13人】
地点:佛西楼会议室(一楼)
点评专家:黄静枫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论文宣讲学生:共13位,分A、B两组,A组7人,B组6人。每人宣讲不得超过8分钟。每组学生全部宣讲完毕,由专家老师进行点评。)
A组 主持人 何初晴(上海戏剧学院)
13:00——14:30 7人
《现代性的场景迁移:鲁迅《故事新编》的戏剧性与戏剧改编》
刘畅(南京大学)
《从斯沃博达空间研究反思戏剧空间的当代转向》
聂士博(北京大学)
《从舞台虚拟到数字写实:《白蛇传》跨媒介改编中传统戏剧美学的现代转译》
郑佳宁(浙江传媒学院)
《从经典改编到美学转译:2025年版〈北京人〉中的传统戏剧现代化探索》
刘羽馨(中央戏剧学院)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戏曲文学性缺失与转型启示》
李天蹊(北京电影学院)
《“曹雪芹”与《红楼梦》题材舞台作品井喷现象探微》
何初晴(上海戏剧学院)
《文人画传统与鉴藏实践孙承泽《庚子销夏记》中的南北宗论影响》
张稳汝(宁夏大学)
14:45——15:00 歇会
B组 主持人:闫威旭(上海戏剧学院)
15:00——16:30 6人
《《石巢传奇四种》批评史探微》
王俊杰(中国传媒大学)
《再造“大团圆”——论淮剧《女审》对秦香莲故事的改编》
黄凤仪(中央戏剧学院)
《“见人不见景”:1960年代初中国演剧观论争中的狄德罗和布莱希特》
宋雅萱(中国人民大学)
《“后戏曲”何以生成?——论数智时代的戏曲媒介特异性》
马永杰(上海师范大学)
《数智赋能与美学重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创新转化研究》
闫威旭(上海戏剧学院)
《戏曲与说唱文学的跨文体互文——以文公走雪母题为中心》
唐钟禹(扬州大学)
10月12日下午 16:30
闭幕式
地点:佛西楼会议室(一楼)
专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和奖金
宣布闭幕
论坛会务组委员联系方式
委员 汤雨禾 18116002664
赵莹雪 18817579863
苗安琪 18203604675
胡艺璇 18868853105
吴奕林 18655302801
论坛专用邮箱:csj18th@126.com
论坛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论坛委员会任一委员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活动须知与日常提示
1、会议期间,无特殊情况,参会代表请勿缺席。如需请假,请向组织委员会提交申请。
2、主办方负责论坛全体参会代表的餐费(10月11日午餐、晚餐和 10月12日午餐)。交通费请代表自理。
3、用餐:凭餐券在上戏校园餐厅用餐。校园餐厅开放时间:中午 11:00——12:30 晚上 16:45——18:00
4、上海戏剧学院地址:上海市华山路630号 邮编:200040
5、外地来沪参会者(宣讲代表)入住酒店:如家酒店·one(上海静安镇宁路店),地址:上海市静安区镇宁路200号,外地参会人员10月10日下午两点后入住,10月12日上午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