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信玉,男,教授
又名高子逸,一级摄影师,教授,MFA研究生导师,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理事,上海市(人社局)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高评委委员,上海市社会文艺工作者艺术系列中级职称评审专业学科组评申委委员,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摄影”单元评委。个人获第三届上海十佳 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
电影《留守女士》(任摄影师)获第一届中国电影摄影师协会“优秀摄影师”提名,获十六届埃及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金字塔奖”。宽银幕电影《走出地平线》(任摄影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提名”,影片获199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工程”电影优秀作品奖。电影《红河谷》(任摄影师,联合摄影排名首位)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及“优秀电影技术奖”奖,获第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提名”,获第二十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获伊朗“水晶凤凰奖”曙光国际电影节“最佳银幕奖”,获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获第六届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影片奖”。电视连续剧《走过旧金山》(任摄像师)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摄像奖”并获第二十三届中国电视飞天奖“最佳摄像提名奖”。电影《走出西柏坡》(联合摄影排名第二位)获中共中央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电影提名奖。电影《可爱的中国》(任摄影指导排名首位)影片获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评委会奖,获中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优秀作品奖。电影《蝶吻》(任摄影指导)获得在法国举办的第八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视觉效果”奖。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主题影片540°球幕动感电影“永远的新天地”拍摄制作工作,任中方摄影指导。电影《艺魂》(任摄影指导)影片参加加拿大金枫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影片”奖。电影《鸟的天空》任执行导演兼摄影指导,参赛第十五届中美电影节获“评委会金天使奖”。电影《火山地狱》(摄影指导)参赛美国蒙哥马利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怀”单元获: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演奖,最佳女配角奖。电影《奇迹乐队》2023年11月第十九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荣获“金天使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2024年11月入选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42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电影《云在江口》2024年11月第二十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荣获“金天使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电影《勇敢的礼物》2024年11月获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评委会提名奖。
主要论文:《不可忽视的学生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可爱的中国》摄影阐述,2013上海戏剧学院广播电视艺术文辑第三辑。《唯实与表意——漫谈电影自然光效》,2013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镀着阳光的“苏鲁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电影摄影造型艺术漫评,2015 年4月《蒙古族影视研究》电影出版社。
主要电影作品(任摄影师与摄影指导):北京电影学院1989届毕业联合创作电影短片《童年往事》,导演胡雪杨,获第17届美国奥斯卡学院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留守女士》导演胡雪杨,影片获十六届埃及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字塔奖”。宽银幕《走出地平线》上下集,导演于本正,影片获199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最佳故事片奖”。《海上旧梦》导演陈逸飞《新火烧红莲寺》中港合作,导演林岭东 监制:朱永德 徐克《激情警探》导演吴天戈《感光时代》导演阿年《血囚》导演吴天戈《超霸女郎》中港合作,导演张建亚 麦大杰《红河谷》导演冯晓宁《霹雳凤凰》中港合作,导演陈会毅《海之魂》导演吴贻弓《零点行动》导演刘云舟《走出西柏坡》导演李歇浦梁山,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电影提名奖,16mm电影《第十三个名字》导演吴天戈,微电影《树图腾》导演张建成,影片2016年入围首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并荣获2016年第二十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展映单元及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最佳影片”奖。《艺魂》导演张建成,影片荣获2016年加拿大金枫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鸟的天空》导演颜廷君,任执行导演,2019年11月参赛第十五届中美电影节,获“评委会金天使奖”。
主要电视作品(任摄像师与摄影指导)20集电视连续剧《东京归雁》导演:张仲年。20集电视连续剧《原野》导演:高林豹,赵崇基。8集电视连续剧 《完全婚姻手册之情戒》导演:江澄。20集电视连续剧《黑冰》导演:王冀邢。20集电视连续剧《走过旧金山》导演:包福明。19集电视连续剧《阳光职介所》导演:严小追。8集电视连续剧《张治中》导演:沈好放。25集电视连续剧《天高地厚》导演:沈好放。36集电视连续剧《骊姬传奇》导演:齐星。23集电视连续剧《香气迷人》导演:沈好放。24集电视连续剧《红旗渠的儿女们》导演:蔡晓晴。32集电视连续剧《山菊花》导演:王冀邢。22集电视连续剧《市委书记日记》导演:沈好放。30集电视连续剧《迷失洛杉矶》导演:沈好放。20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式亲情》导演:张建成。38集电视连续剧《人到四十》导演:庞好。32集电视连续剧《情感战争》导演:扈耀之。34集电视连续剧《远方的家》导演:沈好放。36集大型网络互动电视剧《大唐女法医》导演:吴天戈。
指导学生毕创作品获得首届中国长三角地区微电影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第八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优秀指导教师”奖, 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最佳指导教师”奖。
指导学生作品参赛2016 年浙江微电影大赛,2016 年佳能全国高校影像作品大赛,2016 年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第一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阿莱奖 ,第 25 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展映单元及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讴歌新时代”2018 华策克顿现实主义电视剧创意策划大赛,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022 年上海汇创青春影展,2019 年中美国际电影节,2020 年南非国际电影节,2019 年、2020年澳门国际电影节,2021年“巴塞罗那国际电影节,第七届亚洲微电影节,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洛杉矶第十五届中美电影节、第73届戛纳短片角入围等大赛,先后获得“一等奖”,“学院特别”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学生短片”奖,“最佳短片”三等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巴塞罗那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短片”、“佛罗伦萨电影奖荣誉短片”等奖项。
招生方向:影视摄制与录音(摄影)
招生类别:MFA
詹新,男,一级录音师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99年获文艺一级职称。
主要担任校内和社会职务: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硕士生导师,博导生、硕士生导师,电影监制、制片人、声音指导、声音设计。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与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录音师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声音委员会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文联委员,上海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杰出青年协会会员。
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上海“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上海“优秀文艺人才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录制了100多部国内外影片、1000多集电视剧及大量的广告和舞台演出。作品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最佳录音提名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电影技术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奖电影录音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视听效果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录音提名奖等。发表论文数十篇,获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科技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二等奖等。
指导学生作品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洛杉矶中美电影节,旧金山新概念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澳门国际电影节,四川国际电视节,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全国大学生声音学院奖,佳能全国高校影像作品大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大学生电影节等百多个奖项。
主要电影作品:《阮玲玉》、《上海王》、《红河谷》、《高考·1977》、《人在囧途》、《三毛从军记》、《阙里人家》、《宝莲灯》等。
主要舞台演出:话剧《前哨》、昆剧《自有后来人》、皮影戏《花木兰》、大型原生态实景剧《江孜印记》、多媒体话剧《我们的2010》等。
主要研究成果:专著《声场-与电影声音对话》,教材《影视声音制作》
科研项目:《电影声音的故事建构与文化传承研究》、《声音重塑-当代中国电影声音创作的跨文化状态与特征研究》、《当代中国电影声音创作中的拟音艺术研究》
论文: 《拓展与延伸——论新产业环境下的电影声音教学概念》、《海派文化支撑下的影视教育(与产业)》、《用声音传达草原人的生命体验-谈影片<黑骏马>的声音创作艺术》。
招生方向:影视摄制与录音(录音)
招生类别:MFA
王旭锋,男,教授
硕士、博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公派美国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访问学者、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访问学者。曾任浙江传媒学院影视制作系副主任、录音系主任、录音艺术专业负责人。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业委员会理事。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电影声音的故事建构和文化传承研究》(结项等级“良好”),参与国家级项目6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出版《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声音设计》《电影化叙事》《电影导演方法》《音效圣经》《故事技巧》《电影声音的故事建构》等十余本电影译著、专著,《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影视卷·影视声音分卷》副主编。发表《电影导演的声音观念与故事建构》《电影声音创作者的导演思维》等论文20余篇,核心期刊15篇。主持《数字立体声混录实验室》等5个省、校级实验室建设项目。电影作品《沃野》《恐爱》《黑瓦白虹》《爱情生活》《蓝天卫士》等(录音指导),话剧《曙光里的上戏》(声音监制)、《风云儿女》(音响指导,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首届浙江文化艺术舞台展演剧目”)。曾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奖优秀论文二等奖、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科技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声音学院奖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
主要研究领域:影视声音艺术创作及理论;影视教育研究;声音设计;声音与相关专业交叉研究。
招生方向:影视与新媒体;影视摄制与录音(录音)
招生类别:MA;MFA
张志敏,女,副教授
音乐新媒体联盟会员、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会员。
编著《戏剧和电影音乐鉴赏》《影视音乐中民族音乐的运用》《20世纪音乐》等教材或讲义,主持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等课题《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研究——基于描述分析的视角》《艺术院校学生培养体系研究》《勃拉姆斯创作心理研究》《泰勒曼小提琴音乐》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舞剧的音乐叙事研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舞台艺术创作演出项目“循路”。独著论文近20篇,发表于《艺术百家》《四川戏剧》《电影评介》《教学与管理》等国内重要刊物。
主要研究领域:中外音乐史论研究、影视音乐艺术创作及理论、作曲理论与相关专业交叉研究。
招收方向:影视摄制与录音(录音作曲)
招生类别:MFA
黄磊,男,讲师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电影作曲系主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获得者、作曲家、音乐制作人。
长期致力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当代音乐创作和研究,多领域与多风格、跨领域与跨风格的新音乐语言探索。创作各类音乐作品三百余部,涉及多领域、多媒体范畴。
担任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音乐剧场《霸王》、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音乐现场《共同家园》、民族歌舞剧《甘孜雪莲》、大型多媒体舞台剧《文明图腾》、大师话剧《熊佛西》、话剧《谭寿林》、多媒体人偶剧《海关》、北京冬奥会官方宣传片、第一届国际互联网大会主题宣传片等项目的音乐总监、音乐统筹、委约作曲。
担任电影《九层妖塔》、《悲惨世界》、《变形金刚2》、《火星》、《四季》、《斑羚飞渡》、《桑桑》、《她在时空尽头》、《燃比娃》等项目的音乐总监、声音总监、委约作曲;游戏音乐《王者荣耀》、《乱世王者》、《天涯明月刀》、《逆战》、《穿越火线》、《怪物猎人》、《征途》、《剑侠情缘》等项目的委约作曲和音乐制作人。
所涉项目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提名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提名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奖、中美国际电影节“金天使”奖、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白金奖、好莱坞音乐传媒大奖、文华奖、群星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奖、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G.A.N.G最佳音乐奖、GDOC艺术成就奖和最佳音乐音效奖等多个国际级、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招收方向:影视摄制与录音(录音作曲)
招生类别:MFA
张敬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云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CCF执委委员、CCF人工智能艺术分会执委委员。曾为奥中文化交流中心访问学者和美国丹佛大都会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艺术、数字交互艺术、MR/VR沉浸式空间叙事以及数字戏剧创作与研究。参与过世博会和青奥会等国家级大型活动项目,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社会创作项目,拥有丰富的展览展示和数字演出艺术创作项目经验。其创作的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荣获国家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称号。
主持科研与课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子课题“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基于文艺创作的机制与路径研究”。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演艺新媒体交互设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上海市教委重点“AI+课程”建设项目“艺术与人工智能应用”。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演艺交互设计与创作”。国家文化与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基于XR沉浸式传统戏曲创新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基于XR沉浸式越剧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项目“网络交互戏剧创作技术应用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戏剧与交互设计”。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创新项目“多点触摸互动娱乐应用研究”。
参与科研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行动计划项目:“多用途新媒体上戏剧院示范工程”。国家文化与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多维度戏剧艺术博物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科技提升项目“全媒体剧场(影院)交互直播平台技术集成与创作应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创新项目“基于视线跟踪技术的艺术作品互动展示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基于多kinect动作捕捉技术在表演领域应用研究”。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创新项目“舞台软景投影技术与应用研究”。
参与创作项目: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上海、海口、印度新德里)激光建筑投影秀“五星出东方”(上海)探索多米尼加星系2.0“虫洞穿越”数字沉浸艺术展(成都)“未来光年-虫洞穿越”数字沉浸艺术展(邯郸)沉浸式交互投影主题展馆“三星秘境”(成都)沉浸式交互展演“长沙镜界”(深圳)茅台镇文旅项目-大型新媒体视觉空间体验秀“天酿”(贵州)建筑投影秀“乐舞百戏”(上海)AR交互舞台艺术装置“爱情书简”(北京)AR作品“管道世界”(上海)AR绘画“更新场景”(上海)
(Email:zhangjingping@sta.edu.cn)
招收方向:影视摄制与录音(摄制)
招生类别:MFA
基斯•范•奥斯特鲁姆(Kees Van Oostrum)男,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全职教授。国际电影摄影师联合会主席,曾执教于美国电影学院。2020年9月至今,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
主讲课程:本科生课程《图片摄影》、《中级摄影》;研究生课程《高级摄影》
创作成果:2013年任电影《完美男人》导演。2010年任电影《墙里的秘密》摄影指导。2010年任电影《上帝的选民》摄影指导。2009年人电影《黑森州事件》摄影指导。2008年任电影《遗言》摄影指导。2006年任电影《完美的一天》摄影指导。2006年任电影《大河宽宽》摄影指导。2004年任电影《斯巴达克斯》摄影指导。2004年任电影《中年女人的复仇》摄影指导。2004年任电影《众神与将军》摄影指导。2000年任电影《乱世女儿》摄影指导。1993年任电影《葛底斯堡》摄影指导。1993年任电影剧《重返孤鸽镇》摄影指导。
获奖与荣誉:1984年《课外特别节目》—第36届艾美奖(日间)最佳摄影奖—美国国家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NATAS)1992年《罗斯怀特小姐》—第44届艾美奖(黄金时段)最佳摄影提名—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ATAS)1992年《血影疑云》—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杰出摄影奖提名—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1993年《重返孤鸽镇》—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杰出摄影奖获奖—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1994年《重返孤鸽镇》—第46届艾美奖(黄金时段)最佳摄影提名—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ATAS)1997年《魔鬼计划》—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杰出摄影奖 提名—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2004年《斯巴达克斯》—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杰出摄影奖 提名—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
招收方向:影视摄制与录音(摄影)
招生类别:M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