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与新媒体研究

发布者:研究生部发布时间:2023-09-12浏览次数:10

        李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戏剧学院纪录片中心主任。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文学博士;资深纪录片导演、撰稿、制作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评审专家。 

曾长期服务于传媒行业。任东方卫视制片人、SMG电视新闻中心制片人、上海纪实频道制片人,荣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7年度十大制片人称号;任纪实频道副总监、真实传媒副总经理,长期负责SMG及旗下纪实频道重大纪录片项目、频道版面编排、品牌推广等工作。 

多年来创作、监制了大量产生广泛影响的纪录片作品,涵括政治、社会、科技、历史、人文、地理等主题。代表作有:《百年世博梦》《教育能改变吗》《银发汹涌》《喀什四章》《黔北文化探秘》《上海100》《格萨尔的英雄草原》《外滩》《外滩佚事》《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长江之恋》《太湖之恋》《舟山群岛》等。获得中国新闻奖、星光奖、金鹰奖、上海新闻奖、上海广播电视奖、金熊猫奖、银鸽奖、金海棠奖、中美电视节“金天使奖”等国家、省部级奖项数十次。 

主持上海社科规划项目“上海剧艺社演出史研究”;出版专著:《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上海职业话剧(1937-1945)》《源流与嬗变:上海纪录片百年史述》《语词的创造: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研究》;出版散文随笔集《逸庐花事》;在《新文学史料》《戏剧》《戏剧艺术》《艺术百家》《上海文化》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论文《大众与小众:迈向趣味戏剧》获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参与编写的《上海话剧百年史述》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主要研究领域:纪录片理论与创作、影视文化、戏剧史论。 

招生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影视与新媒体研究创意写作

招生类别:MFAMA

 

        潘汝,女,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影视批评、影视理论及中外电影比较史研究。

主讲课程有《写作元素》《视听语言》《当代媒介文化研究》《电影语言修辞研究》等。作为主讲教师之一的《视听语言》获得国家级与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出版专著《艺术之美与灵魂之思: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研究》,在《文艺理论研究》《当代电影》《上海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及《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东瀛稽考: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电影的周边传播》获得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学会奖”学术论文二等奖。

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20世纪中外电影比较史研究》、浙江省教科规划项目《基于云技术的智慧教育的实践研究》等科研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影视文化与民族主体性问题研究》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其中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项目《加快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获得第十三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

招生方向:电影史论研究;影视与新媒体研究;编剧学理论

招生类别:MA

 

        王旭锋,男,教授

硕士、博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公派美国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访问学者、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访问学者。曾任浙江传媒学院影视制作系副主任、录音系主任、录音艺术专业负责人。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业委员会理事。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电影声音的故事建构和文化传承研究》,参与国家级项目6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出版《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声音设计》《电影化叙事》《电影导演方法》《音效圣经》《故事技巧》等9本电影专业译著,完成专著《电影声音的故事建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影视卷·影视声音分卷》副主编。发表《电影导演的声音观念与故事建构》《电影声音创作者的导演思维》等论文20余篇,核心期刊15篇。主持《数字立体声混录实验室》等5个省、校级实验室建设项目。短片《爱情生活》《蓝天卫士》《鼓楼营业厅》等(录音师),话剧《风云儿女》(音响指导,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首届浙江文化艺术舞台展演剧目”)。曾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奖优秀论文二等奖、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科技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声音学院奖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

主要研究领域:影视声音艺术创作及理论;影视教育研究;声音设计;声音与相关专业交叉研究。

招生方向:影视摄制与录音影视与新媒体

招生类别:MFAMA

 

        肖湘宁,女,副教授

广播电视编导系主任,上海市“晨光学者”,瑞尔森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影视编剧。同济大学文艺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广联影视译制与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创作及研究方向为影视剧作,电影理论,动画理论。

在《当代电影》、《戏剧艺术》、Parlo等CSSCI期刊、外文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撰《世界城市文化报告》、《什么是动画》、《迪士尼体验》等专著。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高校“优青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剧本资助”,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孵化”资助,“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影视人才培养项目”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英全球影视产业教育与能力合作试点项目,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等。

担任多部电视剧及网络剧编剧,作品在全国卫视频道及重要网络平台播出。主要编剧作品有超级网剧《天使的眼睛》,电视剧《大汉英雄》、《追查到底》、《决不放弃》、《冰雪融化的季节》、《简言的夏冬》等。作品曾获“东方电影频道年度收视冠军”、“南方卫视‘剧变50年’优秀电视剧出品”、“北京卫视非黄金时段年度收视冠军”、“江苏卫视黄金时段年度收视亚军”,受邀参加戛纳国际电视节展映。 

招生方向:影视与新媒体研究广播电视编导创意写作

招生类别:MAMFA

 

        廖媌婧,女,副教授

1983年生,2004年获北京广播学院录音学院学士学位,200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广播硕士学位,2017年获上海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上海电影家协会。发表期刊论文十余篇,著有《中国电视的想象力》、《“场域”理论视角下的东方卫视节目生产研究》,合编《媒介前沿研究报告》。

曾主持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项目、上海市教委教育创新科研项目等,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成员,所在纪录片团队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戏剧学院教学成果奖学院奖。

作品:综艺节目《二十四小时》、《爆裂舞台》、《女儿们的男朋友》、《挑战吧太空》、《超越吧英雄》、《青春环游记》、《极限挑战1、2》、《青春有你3》、《炙热的我们》、《最强大脑7》、《男子甜点俱乐部》、《演技派》、《天生是优我》等。

招生方向:影视与新媒体研究广播电视编导创意写作

招生类别:MFAMA

 

        沙扬,女,副教授

1978年生,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青年影像传播中心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委会理事。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访问学者。北京电影学院访问学者。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短片单元评审,白玉兰奖评审,金鹰奖评审。推荐上戏电院学生短片、短视频、剧本、影评等在校期间作品报送国内外高水平影展相关单元参赛参评参展,组织优秀作品展映与交流。

主讲本科专业课《视听语言》、《纪录片创作》、《专业英语》等。讲授研究生课程MA《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MFA《短片创作研究》、《外国电影摄影风格比较研究》等。

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为俄罗斯及中东欧电影、亚洲电影、纪录片、媒介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当代俄罗斯电影产业资助体系和效果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研究》(主要完成人)顺利结项。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当代俄罗斯电影产业研究》、《当代俄罗斯系列动画片研究》、《寻找主体性:对当代德国的一种内省式观察——以汉斯-克里斯蒂安·施密德电影为例》、《笑而不语、纤毫毕现——对当代罗马尼亚电影的一种观察》、《艾利达尔·梁赞诺夫近年电影创作论》、《从乌托邦到平行宇宙:漫改影视剧的现实重构——以21世纪以来中国漫画改编影视剧为例》、《北京电影制片厂与苏联专家在彩色电影制片领域的合作》等。并发表《凝视与冥想——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电影研究》、《中日韩文化互鉴视野中的类型片翻拍研究》等论文。

出版专著《媒介研究前沿报告》(副主编)、《上海市演出市场调查》(副主编)。

《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纪实故事——〈纪录片创作〉教学改革与创新》(主要完成人)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新型电视节目评估体系》(主要完成人)获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第十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最佳指导教师奖”,获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短片多次入围、数次荣获国内外学生短片比赛一、二、三等奖。

        招生方向:影视与新媒体研究影视导演

        招生类别:MAM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