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专家点评团
复旦大学杨俊蕾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沈嘉熠教授
南京大学陈恬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支运波教授
议 程
10月30日上午论坛开幕式
地点:上海戏剧学院 佛西楼会议室(二楼西)
直播链接
https://live.bilibili.com/42740
8:40——9:00 嘉宾、参会者签到
9:00——9:05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挂职副主任李世涛副教授介绍论坛基本情况
9:05——9:10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温涛老师发言
9:10——9:15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沈亮教授致辞
9:15——9:20 专家代表团致辞
9:20——9:25 研究生代表致辞
9:25——9:35 合影留念
9:45——11:15 论坛主题报告:技术与艺术的抵抗及融合——当代艺术的拓展(上海戏剧学院曲丰国教授)
11:15——12:30 午 餐(上海戏剧学院校园餐厅)
10月30日 下午 学生论文宣讲【10人】
地点:佛西楼会议室(二楼西)
点评专家:沈嘉熠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论文宣讲学生:共10位,分A组5人,B组5人,每人宣讲不得超过8分钟。每组学生全部宣讲完毕,由专家老师进行点评。)
直播链接
https://live.bilibili.com/42740
A组 主持人:赖星宇(上海戏剧学院)
13:30——15:00 5人
《后现代戏剧的酒神狂欢——论剧本杀背后的戏剧与游戏的碰撞与应用》赖星宇(上海戏剧学院)
《纪录片<美国工厂>中“他塑”中国形象的符号学阐释》温凯(华东师范大学)
《直播戏剧的电影化叙事实践与反思——以NTLive为例》丁阳(西南大学)、唐柳(复旦大学)
《浅谈云视频形式线上戏剧的艺术特征以<九死一生>为例》柯丽尧(山西师范大学)
《共生共促的当代艺术装置与戏剧舞台》谭芯璇(上海戏剧学院)
15:00——15:15 歇会
B组 主持人:王曼黎(上海戏剧学院)
15:15——16:45 5人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网络影视艺术审美与评论生态研究》罗晓敏(同济大学)
《面向人人的学校戏剧课程之“理想范本”模式研究与探索——以上海延安初级中学戏剧课为例》赵蕊(上海戏剧学院)
《理智与情感:贝纳文特与夏衍剧本中“儿女情”的跨文化研究》周宏亮(浙江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由筑地小剧场论日本戏剧的近代化过程》王曼黎(上海戏剧学院)
《自赏·自省·共生——从阿涅斯·瓦尔达的纪录片观其对影像媒介的思考》朱金琪(北京师范大学)
10月30日 19:30
上海共舞台 观摩音乐剧《沉默的真相》
【会场一】
10月31日 上午 学生论文宣讲【13人】
地点:佛西楼会议室(二楼西)
点评专家:陈恬 教授 南京大学
(论文宣讲学生:共13位,分A、B两组,A组7人,B组6人。每人宣讲不得超过8分钟。每组学生全部宣讲完毕,由专家老师进行点评。)
直播链接
https://live.bilibili.com/42740
A组 主持人:叶莹(上海戏剧学院)
8:30——10:00 7人
《现当代视角看戏剧“沉默”》胡绪樾(河南大学)
《新媒体视阈下改编京剧<新龙门客栈>面向市场的传播策略分析》张聪(上海大学)
《庭院剧场中观众的“在场”与“缺场”因素探究》孙月(云南艺术学院)
《论“非虚构戏剧”对皮斯卡托“文献戏剧”的继承与超越——<辅德里>的“叙事工程”理论与实践》郑欣(上海戏剧学院)
《新媒体时代线上戏剧的未来和可能——从观众“在场”状态的变迁谈起》雷雯静(陕西师范大学)
《当代审美语境下戏剧与影视的跨界融合研究——以英国伦敦西区2020年版的<万尼亚舅舅>为例》叶莹(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跨媒介的革新与批判——以王翀的“新浪潮戏剧”为例》陶易贇(上海戏剧学院)
10:00——10:15 歇会
B组 主持人:申康佳(上海戏剧学院)
10:15——11:30 6人
《“离家”故事的魅惑——叙事学视域中的“娜拉剧”》孟宁(上海师范大学)
《徘徊在舞台与银幕之间——戏曲电影化过程中的虚实问题》白育烨(上海大学)
《 “兼听则明”——后戏剧剧场与后现代主义戏剧辨析》申康佳(上海戏剧学院)
《20世纪20至40年代戏曲搬演电影现象研究》吴越(中国艺术研究院)
《机器人表演与跨场域展演——浅谈数字文化与戏剧艺术的跨学科协作》夏景(中央戏剧学院)
《电影对周信芳舞台艺术的影响》张雯睿(中国艺术研究院)
【会场二】
10月31日 上午 学生论文宣讲【12人】
地点:佛西楼会议室(二楼东)
点评专家:杨俊蕾 教授 复旦大学
(论文宣讲学生:共12位,分A、B两组,A组6人,B组6人。每人宣讲不得超过8分钟。每组学生全部宣讲完毕,由专家老师进行点评。)
直播链接
https://live.bilibili.com/22784656
A组 主持人:林国鸿(上海戏剧学院)
8:30——10:00 6人
《情绪的应用:论向培良的电影心理学探索及其价值》罗祎英(南京大学)
《走向超级个人主义影像叙事—从吉尔·利波维茨基的超级现代理论中见未来独立电影叙事》林国鸿(上海戏剧学院)
《危机、融合与情动——电子游戏与电影的当代生存》杨剑秋(中国传媒大学)
《改编剧的类型化叙事路径与“双类型复合”叙事尝试——以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改编网剧“刑侦剧+”模式为例》程涵悦(北京师范大学)
《主体性回归与民族化叙事——新世界小说改变藏族题材电影研究》葛锦(西南大学)
《互文与嵌套——从<关汉卿>和<狂飙>谈起》朱一田(上海戏剧学院)
10:00——10:15 歇会
B组 主持人:孙启(上海戏剧学院)
10:15——11:30 6人
《言情向电影同人小说创作与电影生态的重构》王芸芊(上海大学)
《南非戏剧<哈罗德少爷……与男仆们>中的音乐性因素》徐立勋(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传统绘画在影视中的当代演绎及创新探索》孙启(上海戏剧学院)
《管窥与实践:电影监视美学的突起——以<蜻蜓之眼>为个案》麻志远(西北师范大学)
《跨界融合视域下网络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现实主义审美转向》陈世鑫(陕西师范大学)
《试论网络生态视域下跨媒介作品的叙事及叙事伦理——以IP改编作品<隐秘的角落>为例》边明婕(上海戏剧学院)
11:30——12:30 午餐
10月31日 下午 学生论文宣讲 【12人】
地点:佛西楼会议室(二楼西)
点评专家:支运波 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
(论文宣讲学生:共12位,分A组6人,B组6人,每人宣讲不得超过8分钟。每组学生全部宣讲完毕,由专家老师进行点评。)
直播链接
https://live.bilibili.com/42740
A组 主持人:朱一田 (上海戏剧学院)
13:00——14:30 6人
《影视风景与民族认同——由<指环王>论新西兰民族身份的建构》肖炳生(中山大学)
《跨逾艺术边界重构英国电影——德里克•贾曼电影的敞开性》黄琼瑶(上海交通大学)
《“被揶揄的”另类风向:媒介融合视阈下短视频“素描喜剧”的理论与实践》高靖凯、崔馨元(澳门科技大学)
《哲学与戏剧:从方法到融合——戏剧现象学中的身体》刘桂诚(南开大学)
《论<沉默的真相>的剧作结构与人物塑造——以法治精神的传达为切入》蔡一然(南京大学)
《无器官的身体”视角下的卡萨维茨电影病态人物研究——以<影子>为例》黄铖(上海戏剧学院)
14:30——14:45 歇会
B组 主持人:杨伦(上海戏剧学院)
14:45——16:00 6人
《从立场到方法:跨文化戏剧中政治性与艺术性何以对话——由台北<奥瑞斯提亚>引发的论争谈起》周雨欣(中国传媒大学)
《从“躯体”到“大脑”——德勒兹论现代电影的媒介转向》周厚翼(复旦大学)
《从电影院到展览馆——具身认知视域下电影作为艺术的可能与困境》戢海峰(西南大学)
《伊朗塔兹耶仪式戏剧的文化人类学解读》王昕祎(西北大学)
《“原型”、“移位”与“循环”:神话学视阈下中国经典西部电影的叙事架构呈现》毕雪婷(上海大学)
《理性与迷狂——从<酒神的伴侣>到<仲夏夜惊魂>的身体博弈》杨伦(上海戏剧学院)
10月31日 下午16:15 闭幕式
地点:佛西楼会议室(二楼西)
直播链接
https://live.bilibili.com/42740
专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和奖金
宣布闭幕
论坛会务组联系方式
委 员 孙启 15094305081
李志娟15900608825
蒋晓鑫19821816581
胡珺堃17725021146
赖星宇15770785267
论坛专用邮箱 csj14th@126.com
论坛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论坛委员会任一委员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活动须知与日常提示
1、会议期间,无特殊情况,请勿缺席。如需请假,请向组织委员会提交申请。
2、主办方负责论坛全体成员的餐费(10月30日午餐、晚餐和10月31日午餐)。交通费请成员自理。
3、用餐:凭餐券在上戏食堂用餐。
食堂开放时间:中午 11:00——12:00
晚上 16:45——18:00
4、上海戏剧学院地址:上海市华山路630号 邮编:200040
5、上海共舞台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延安东路433号
到达方式:华山路校区步行10—15分钟至静安寺地铁站,乘2号线到人民广场站换乘8号线到大世界站下车,后步行3—5分钟到达共舞台。或者上戏延安西路355号校门,出门乘坐71路到西藏中路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