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专题——品味经典红色影片①

发布者:研究生部发布时间:2020-11-30浏览次数:4856


“四史”学习专题——品味经典红色影片①

2020829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上戏新青年也立足当下学“四史” ,守“初心”!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学生党支部积极组织各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暑期红色电影月”的相关活动。

 研究生部学生党支部党员积极分子通过线上观看红色电影,进行微言、微演、微绘的创作,本期将节选《霓虹灯下的哨兵》《三毛从军记》《红色娘子军》三部电影的观影心得。


《霓虹灯下的哨兵》

        这部电影是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由王苹、葛鑫执导,徐林格、马学士、袁岳、陶玉玲等主演,于1964年上映。该片根据沈西蒙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上海解放初期,负责警卫上海南京路的解放军某部八连的战士们在党的领导下,抵制住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保卫革命胜利果实的故事。



 

观影心得

19博士王柱人

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是根据沈西蒙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而它最初的原型则来自一个普通连队的事迹。

在影片的名字中,将霓虹灯哨兵并列起来,就已经暗示出故事两极之间的矛盾与对立。霓虹灯是城市浮华与罪恶的象征。客观地说,都市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物质生产与消费的高度发达,这是由城市的历史起源和资本经济发展的逻辑所规定了的。但对于有着强烈农民文化记忆的革命者来说,以大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就直观地等同于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按照革命的现代性逻辑,在依靠自身的力量尚不能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城市和城市经验的时候,出于既往的革命历史经验教训,只有保持非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才能葆有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本色。并且,对这种物质现代性表现得越丰富越生动,就越能够说明革命现代性反城市化立场与意识形态绝缘的成功,越能够深化拒腐蚀,永不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改造主题。

 

19博士徐沁逸 

1949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警卫旅特务团三营八连进驻刚刚解放的上海执行防务。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八连官兵拒腐蚀,永不沾,发扬穿草鞋带针线包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度电的优良传统,保持了人民军队艰苦朴素的好作风。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我们逐渐忘记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中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做出指示,强调要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随后,央视批评网络大胃王的吃播秀、浪费严重,各视频平台纷纷作出回应。“勤俭节约”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发生的“物质贫乏”的年代具有现实意义。同样,在“物质富足”的当下依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当下观看《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影片,使“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深入人心,更加有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8广播电视编导MFA 翟世航

      《霓虹灯下的哨兵》作为一部距今60年的电影,既有年代感,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也许大家并不了解的那么细致,但是他们代表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一直传扬至今。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人类社会制度的阶段,在某些时候却是腐蚀人心的代名词。始终有人带着民主自由这些资本主义宣扬的名词来抨击我国的制度与经验,前些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日记,最近也随着灯塔国的防疫措施而变成了一个极具讽刺色彩的文学作品。经典的电影,虽在从视听角度来说已经过时了,甚至已经无法获得正常的观剧体验,但是其中蕴含的经验与哲理,却值得我们不断回味,牢记心中。

18博士 陶旻翰

1957年,一篇名为《身居闹市一尘不染——人们称赞他们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报道,以及《针线包》《行军锅》《一分钱》等一系列专栏文章,使八连的故事广为人知。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童阿男事件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新战士童阿男,因为穿着军装陪异性游玩、出入高档餐厅消费等事件,被组织认定为具有自由主义倾向。自尊心较强的童阿男,受到了班长的一点批评就擅自离开了部队。作为党组织的一员,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尊重组织安排,有集体意识、大局观,是每一个党员的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人无完人,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也是我们党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因,在出现了错误的情况下,作为党员要虚心接受党组织和周围党员同志的善意提醒和批评指正,并及时改正。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就动摇了信念,这也是我们要经常回望自己的初心所在的原因。

19导演MFA 李昊檬

这一部电影令我很感动,拍出了当兵人的辛苦,以及为维护大上海一方平安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感。影片一开始就讲述了许多士兵在雨天里跑步,个个跑得气喘吁吁。他们特别坚强,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每天都要接受严格艰苦的训练,有时半夜三更还要爬起来去跑步。为什么呢?我想:那是他们的理想和责任所决定的。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坚强的意志,怎么来保卫我们的城市安全呢?他们有着严格的纪律,没有周末放假,如果要和父母会面,也必须先到军方去通报一声,才可以见自己的亲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通过书信向亲人表达一下自己的相思之情。

19艺术管理MFA 史小源

主旋律作品需要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与时代的优秀作品,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以此让人民精神文化不断迈上新台阶;从受众的角度而言,在全民娱乐时代,受众从不同作品收获的是审美愉悦与感官娱乐不同的快乐,这也是艺术作品和娱乐作品的最大区别。

作为创作者,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 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19中国戏剧史MA 杨诗瑶

这部1964年的老片子给我了很多感触,外国人冲撞游行队伍一幕,让我百感交集,新中国的解放让我们站起来,这三个字是那个时候大家的中国梦啊,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更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光荣。除此之外,我还感到了责任和压力。常言道守成更比创业难,正如春妮信中写的没倒在敌人的枪炮底下,却要倒下花花绿绿的南京路上了!这句话说给陈喜更说给千万党员,回想那段历史,我深刻地觉得,我们党确实是高瞻远瞩,新时代下,我们也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进!

 

《三毛从军记》

 这部影片是根据作家张乐平的同名漫画改编、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喜剧电影。该片描述了三毛在“抗战”期间由流浪儿变成一个兵,最后仍然无家可归的遭遇和他在从军期间的一系列离奇搞笑的经历。




观影心得

18电视艺术理论MFA 潘梦歌

《三毛从军记》整部电影诙谐幽默,画风喜感。影片表述的是一个人无依无靠,只求吃穿的三毛,以岳飞为榜样心怀家国天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抗战军队,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且用他的机智保卫了国家。看完这部影片,我越发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比三毛,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

 

18艺术学理论MA 刘帆

《三毛从军记》是一部经典电影,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原本在街头流浪的三毛决定报效祖国,毅然参军。在经历了各种不靠谱的训练之后,上了战场的三毛依然是晕头转向,却稀里糊涂立了战功。之后被调去司令部做后勤,却发现兵部上层腐败不堪。不久后三毛再次出征,却和战友困在了深山……影片中反复提起的“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这句话,是三毛去当兵的动力。但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下,三毛立功无数,却发现自己依然是个小人物。人民不会忘记的口号,最后换来的是谁也不会惦记的遗忘,这种对于社会和历史的讽刺,在一种难以言喻的机智中超然品味,但又令人无限唏嘘。

 

19博士 王咏蔷

小时候看三毛,懵懵懂懂,长大以后明白了小时候那些观影时的心理不适的原因。“三毛”系列作品,总是能让人看到苦笑。《三毛从军记》不论是题材,人物塑造还是整部电影含有戏谑的画外音,都是我童年时候难忘的回忆。这部作品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关于战争这件事情本身,笼罩在戏谑与漫不经心之下的巨大残酷性。虽然没有淋漓的鲜血但是影片中三毛直面着战争带来的压迫与死亡,让人深深战栗。



 

19博士 车晓宇

《三毛从军记》的滑稽并不单纯,它更倾向于使人在哈哈大笑之后陷入沉思,就像有人说“三岁的我且能为此捧腹,现在快三十岁的我细思起来竟又感到一阵悲哀。”的确,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也有着这种诙谐裹挟严肃的气质。《三》继承了这样一种“乐极生悲”的理念,用一个乐观滑稽的孩子形象去处理残酷无情的战争议题,三毛的悲惨有为国立功的未酬,也有独自幸存的孤独,他的梦想实现了吗,也说不好,但在他的行动线索中,已经将国人的性格侧面一一展现,你可以看到喜或悲,这都是三毛带来的镜像反馈。

 

19影视导演MFA 罗紫瑶

《三毛从军记》:我们所最熟悉的人物形象之一——三毛,在这影片里开始了他充满机缘巧合的从军之旅。开场默片以其夸张的动作上演了一出你追我赶的滑稽笑料,也展示三毛虽然弱小却也十分机敏。影片整体上延续了无厘头的搞笑风格,但也加入了真实的战争时期的纪录片片段,与夸张、荒诞的三毛从军的故事形成了强烈对比。整部影片充斥着浓重的黑色幽默,让人拍手称快之后又陷入沉思。那是一个特殊时期,有很多无名的岳武穆,三毛也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19艺术管理MFA 赵培

《三毛从军记》是由张乐平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动画中大量出现的手法被导演放到这部真人电影中重现,比如:被榔头砸死的人还不时翘下脚以示挣扎等。导演张建平打破传统,把这种恶搞元素融入到了影片中,增加了喜剧效果。在观众享受幽默的同时也带来了看待时事和人生的另一种眼光,让观众感受到人生荒诞挣扎、可鄙可笑的一面。

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本该是享受教育和爱,无忧无虑生活的时候,三毛却时刻身处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一心杀敌为报国,再观今日,生活在爱与和平的年代的我们,应更加心系国家,尽所能发挥自己的力量。

 

19表演MFA 张露露

《三毛从军记》这部影片讲述了年仅13岁的流浪少年三毛误打误撞,被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的故事。影片诙谐幽默的同时又令人深思。在当时仅仅是一个青少年儿童的三毛流浪颠簸,意外被入伍经受军事训练,期间受到了嘲讽、苛责,慢慢地去成长为一个军人,在战争中去做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当战争结束之后,失去了军人的身份,曾经流浪的三毛少年又茫然无措。反观如今的和平美好生活,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认真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19表演MFA 王明谦

小时候看过这部电影,非常喜欢其中的演出。如今又看了一次,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色彩。三毛参军的整个过程有许多的心酸和黑色喜剧的成分在里面,同时整个电影中又饱含着对战争,生命的思考。三毛号称自己是岳飞,引来人们的嘲笑,而后的战争中,三毛的英勇表现也获得了长官的赞赏。授予他一面锦旗,智勇双全,滑稽的地方来了,当摄像师要拍照的时候,为了把那面锦旗的全貌呈现出来,让三毛不断地举高,结果把真正“智勇双全”的主角的脸挡住了。这其中的讽刺和影射不言而喻,为了某种荣誉和虚荣,把真正付出辛苦的人淡忘了。不过,我并没有为此愤愤不平,觉得不公道,相信三毛自己也不会在意他没出镜。犹太学者本雅明说过一句话“纪念无名者比纪念名人更困难,历史的建构是献给无名者的记忆”。

而战争背后的生活,三毛周旋于长官的家事之中,从这样一个身份折射出当时社会现实中许多不光彩的一面。如今的我们,要做的,正是去珍惜眼前的生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体魄,做到全面发展。

 

《红色娘子军》

这部影片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谢晋执导,祝希娟、王心刚等主演,196071日上映。该片讲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和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战斗故事。



 

观影心得

19舞蹈博士 汪起正

从小学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次第一时间复观电影版,感慨万千。《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源于真实的人物原型,来自生活和历史,来自中国共产党在成长期留下了足印。吴琼花从受压迫到反抗,再到革命的整个心路历程就是新中国革命者的斗争路径。电影《红色娘子军》是女性题材的革命影片,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具有进步意义,让旧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残害彻底终结,女性从此是新中国的“半边天”。电影的语境具有特定时代限定感,因而在新时代的今天再次观看便有了别样的感受,用毛主席的一句“换了人间”来形容是再准确不过。思苦思甜,饮水思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等修辞色彩都只表达了一种感受,对过去的牢记,对当下的担当,对未来的敬畏。

 

19灯光设计MFA 张弛

在那个被压迫、被剥削、没有自由、没有光明的社会,中国妇女在挣扎《红色娘子军》中的娘子们个个如花似玉泼水灵,她们不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她们相信,只有自己拼死挣扎,就会见到光明。琼花虽然因为一时冲动不顾纪律不顾危险,但经过党代表洪常青的教育,最后也成为一名为了人民和光明而奋斗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和自由中,应该不忘初心,不能在幸福甜蜜的生活中丧失奋斗的动力。虽然中国如今日益强大,但潜在的“战争”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我们应该多方面发展,我们的国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齐心协力使他变得更强大。我们现在也应该在我们最好的年纪努力提升自己,时刻准备为国家为人民而努力奋斗。

 

18主持艺术MFA 郭佳林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铿锵有力的旋律最影片一开始便彰显出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吴琼花,这个受尽折磨苦难的女子,心里充满怨恨和仇恨,誓死想要报仇。参加革命是别无他法,报仇才是她最初的目的。在一次执行到南霸天府上侦察任务时,路遇南霸天,琼花心头怒火难以抑制,开枪打伤了南霸天,但由于她违反了纪律,受到处分,娘子军的领导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洪常青书记对她说了一句话,“哪一个无产者不是眼泪泡着心?” 琼花也终于成长、成熟、勇敢、聪慧。在洪常青英勇就义之后,她担起重任,率领娘子军和主力部队汇合重新解放了椰林寨。这一切的成长,都是革命的历练。

在红色娘子军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布满荆棘的路,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坚定不移地去克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继续发扬革命前辈面对危难毫不犹豫的选择以及坚忍不拔的品格和精神,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份工作,不断提升自己,为学校、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8博士 秦子然

今天在家观看了电影《红色娘子军》,让我看到了红色娘子军的悲壮历史,娘子们个个如花似玉,她们不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只要自己拼死挣扎才会见到光明。荧幕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她们的精气神一直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今天祖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这群娘子军,让我想到冲在祖国前线与病魔作斗争的女护士医生们。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所有人却都只留下一个“白衣天使”的称号,同死神谈判挽救一个个遭受病毒侵害的人们。这场战争是无硝烟的,但是她们就是红色娘子军,心中的那股精气神支撑了无数个不眠夜。谢谢她们,谢谢全天下伟大的女性!

 

19艺术管理MFA 黄悄

《红色娘子军》里面的人物形象,都凭借着他们特别高的演技,真正地融入到角色当中,才让我们看到了这里也非常优秀的一部分,并且也让我们有了最真实的了解动态,肃然起敬!

另外,看了电影《红色娘子军》,我懂得了正是这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祖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后辈,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崇拜这些革命前辈。她们为我树立了榜样,教我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坚强的人!

 

19艺术管理MFA 马鑫颖

电影《红色娘子军》是一部1960年由谢晋导演执导的电影,这部电影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讲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和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战斗故事。了解《红色娘子军》其实是从芭蕾舞剧开始的,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就已经让我感受到了震撼的力量,但从电影中,我又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红色娘子军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精神。

看完电影,我学习到了很多,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和幸福,要努力学习为祖国未来更好的发展做贡献!

 

19戏剧影视编剧MFA 冯雪君

《红色娘子军》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符号,普通老百姓生活受到压迫和剥削的,妇女的地位也极其低下。无产阶级抱团取暖, 妇女们在沉默中爆发,红色娘子军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预示着一颗红色的心在迷茫中和命运抗争,一往无前。在死亡的边缘看到了希望,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出,传送着勇气和力量,大家的心朝着同一个方向,星星之火也可燎原。希望是颗种子,当自己有了希望,有了光明就还要成为希望和光明的传播者,要把希望和光眀带给无数的绝望者,“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这种无畏精神感染着所有的人。革命的薪火还将继续传递。

 

19戏导MFA 马梓豪

今天我又重温了经典影片《红色娘子军》,让我对吴琼花这个人物再次产生了非常大的触动。巾帼不让须眉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大大小小的女性英雄豪杰也都搬演过戏曲的舞台上。吴琼花从一位奴隶到共产主义战士,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一步一步带领贫苦的百姓摆脱封建资产阶级的剥削与压榨,真真正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无数中国人民自愿与党保持统一战线,为新中国而奉献自我的伟大信念。作为党的新生力量,我应该汲取吴琼花的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无论在任何条件,环境下,都应该不断向前,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9话剧史MA 闫慧洁

我原本以为《红色娘子军》讲的仅仅是国仇家恨,抗日爱国等相关内容。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发现,里面所容纳的不仅于此。它在表现中国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之下的真实生活和爱国热情的同时,还塑造了很多真实生动、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而且是女性形象!里面的女孩儿们勇敢的担负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并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峻斗争之中,充分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真正意义。里面的的女主人公吴琼花身世凄惨,备受压迫,但她能够将压迫的痛苦转化为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气,这种气概,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和平年代,但历史事实证明:不奋斗,没有如吴琼花一般对党忠诚、为人民奉献的决心是不可能过上幸福生活的。

 

 

这次“暑期红色电影月”是一次对于初心的体悟,走进历史,追寻信仰之光,加强对“四史”的学习,又是指明共产党人发展道路和方向的活水源头。

观影离不开实地感受。将民族复兴、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磨练意志品质,练就过硬本领,提升综合素养,以永不懈怠的敬业、勤业和精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编辑:19社会表演学MFA  蒋晓鑫、 18电视艺术理论MFA  潘梦歌、 18艺术学理论MA  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