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4日—9月9日,在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郭甜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共11人赴日本富山县利贺村参加国际戏剧节“第9届THEATRE OLYMPICS”观摩学习。本届国际奥林匹克戏剧节举办时间为:8月23日至9月23日,大部分演出安排在富山县利贺艺术公园上演,少部分在黑部宇奈月国际会馆上演。
这个隐匿在日本南砺市富山县群山中的利贺村,是许多戏剧爱好者心中向往的圣地,每年都会邀请各个国家的优秀作品来此展演。而作为日本第一个国际性的戏剧节(利贺戏剧节)的发起者铃木忠志先生,创作形成了铃木忠志演员表演训练方法。同时还长时间和建筑大师矶崎新合作,他们在利贺大自然恩赐中紧密探索各种戏剧空间,包括6个剧场、排练空间、办公室、住所空间、用餐空间等。此次访学团共观赏了七部作品,这些演出有在室内剧场,也有在野外剧场。在野外剧场的演出为师生们带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观剧体验。
这七部作品中,一部来自台湾,结合了台湾当地的特色元素,并且让观众一同参与互动,跟着演员一同奔跑,让观众体验到了沉浸式戏剧的魅力。改编自鲁迅先生的《铸剑》上演于露天舞台,融合了日本能剧的元素。韩国的《花儿随风飘落》,戏中穿插了很多歌舞、杂技,用非线性叙事方式来讲故事呈现,舞美干净简单。日本的由铃木忠志导演的经典作品《来自世界尽头的问候》表面上是在讲述有关“吃饭”这件事情,但实则却是在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里面包括了日本人的自嘲,也展现了艺术无国界这一精神。这部戏展演于圆形舞台,类似于古罗马的观剧场,能坐七百多人。俄罗斯的作品《THE TWELVE》,运用了摄像机拍摄演员以及影响功能,为观众全方面展现当时的环境。
在短短几天的利贺戏剧节之旅中,除却看到了各国不同的演出方式和探索的区域划分,也看到了戏剧奥林匹克在利贺戏剧节的一种发展模式。戏剧,作为无国界交流,以文化碰撞和发展为前提,有竞争有魅力,既纯粹又丰富。
(文:董新妍,图:阙烨瑾,编辑:郭甜)
曹婉琪
每年的夏季,戏剧大师铃木忠志都会在日本利贺举办戏剧节。我有幸跟随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的老师及同学们前往日本利贺——一个远离都市,深山里的村庄,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种子在这里汇聚,生根发芽。我们从零到熟悉这座隐秘的SCOT(Suzuki Company of Toga),仅用了一周的时间,不但感受到各国不同的文化、演出形式,也看到了一个集训练、创作与演出为一体的戏剧基地。在利贺艺术公园里,除了青山绿水的环境,令人记忆深刻的则是这里的合掌屋,以及室外露天的剧场。合掌屋的屋顶由茅草覆盖而成,屋顶的造型像双手合掌一般,这种建筑的特点显而易见,夏天可防止雨水浸透,冬天可让雪滑落避免积雪,房屋建造只需用绳子捆绑具有粘性的木头,从而轻松的搭建。合掌屋屋顶高,内部空间大,空间可以随意组合,关窗之后室内黑暗,符合理想的剧场条件。铃木剧团将合掌屋改造,新的剧场利贺山房由此而来。室外剧场一共有两个,分别是岩石剧场和野外剧场。岩石剧场较小,主舞台是一整块平滑的岩石,延伸的后舞台是一块场地很大的草坪;野外剧场稍大,依山坡而建的观众席,参照古希腊剧场,舞台后是一个人工湖,湖面左右两侧呈45度角分布两条花道,伸向湖中。在野外剧场,我们发现了古希腊剧场与日本古典剧场的影子,铃木忠志巧妙的将其中精华结合,打造出美丽的湖面倒影剧场。在这里上演的剧目灵活的运用着剧场空间,不论是室外剧场还是室内剧场的演出,都不禁赞叹建筑与艺术的迷人魅力。
方文悦:
这次交流让我看到了不同国家的戏剧,学习到了很多新颖的表现手法,也看到了自己身上很多的不足,希望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表演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阙烨瑾
戏剧是自由的,正是在利贺,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片自由的天堂。在为期一周的日本利贺戏剧节之旅中,我除却看到了各国不同的演出方式和探索的区域划分,也看到了戏剧奥林匹克在利贺戏剧节的一种发展模式。戏剧,作为无国界交流,以文化碰撞和发展为前提,有竞争有魅力,既纯粹又丰富。
在这难得的氛围里,我们前后观摩了七部强有力的戏剧,且表演上均传达出了铃木先生“文化即是身体”的思想观,也与scot剧团的传承观念不谋而合,为期一周的利贺戏剧节,过的短暂且充实,让我们见到了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不一样的的民族语言来解读世界性的问题,那就是“人”,也开阔了我们之前对戏剧剧场的定义,文本依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表达的探索精神。通过戏剧,我们可以更深的了解自己,同样,通过戏剧,我们也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这份难能可贵的感情,将会永存我心中。
姜賀璇
本次參訪一共看了七個演出,各有各的特色,若說這些演出團隊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我們似乎可以從觀賞中窺視一番世界戲劇的潮流。總的而言,這七齣戲有幾個共通點,首先「表演形式都不再只是寫實表演」,雖然在非寫實的表現形式底下,演員還是遵循著寫實的心理行動,但是我們可以發現,若是敘事方式仍舊依靠傳統的線性規則,很可能再也無法吸引觀眾,這也是戲劇表演在科技日新月異發展,以及影視產業的衝擊之下還能繼續進行的原因之一。
第二,「注重聲音與節奏」,這七個演出之中,幾乎每一個演出都有使用現場樂器,即使不使用樂器,也會使用「人聲」,這在波蘭以及俄羅斯的表演作品中尤其明顯,波蘭作品《Anhelli.The Howl》使用大量的歌唱與吟誦,整個演出都極富音樂性,而俄羅斯的演出《十二人》則是由演員在黑暗中發出各式各樣的聲響,營造寒冷冬夜的氛圍。
第三,「與自身文化深刻交織」,即使是印度的作品《麥克白》,文本本來自英國,但是仍舊與印度文化之間做了大量的轉譯及文化融合,並不只是模仿西方經典。
從這三點可以反觀我們在學校所學,大部分還是以傳統、經典的話劇作品為主,而在我們的觀念中還是把表演、歌唱、舞蹈分門別類,而不是一個整體的「表演藝術」。另外,我們過於注重寫實表演,而不願嘗試新事物。我們表演西方作品,但與自身文化卻沒有直接聯繫,這幾點都是我們可以反思的,並不是說傳統與經典不好,而是我們身為藝術工作者是否能在傳統與經典的培養與訓練之後,發展出自己的藝術,這才是重要的。
18级主持MFA 王前超
利贺的行程虽然短暂,但是观摩与交流并不缺乏,随行上山的澳大利亚导演Robert也给了我很多鼓励与启发。一句话总结四天的七部戏:
《沉默新乐园》:一次成功的台湾本土民谣式舞剧呈现
《铸剑》:日本人眼中另类“复仇”的暗夜怪谈
《花儿随风飘落》:一曲流浪艺人的生命行歌
《ANHELLI》:沉静唯美的唱诗班再现古圣歌的独特魅力
《麦克白》:非常直接的力量感的呈现,只见力量不见内容
《来自世界尽头的问候》:时间之苍凉、夏花之绚烂,极乐之盛宴
《十二人》:模糊影像与舞台真实边界的大胆尝试
徐慧娜:
我去过阿维尼翁戏剧节,乌镇戏剧节,戏剧节在我的经验里都是热热闹闹、五颜六色的嘉年华印象。流动的人群,载歌载舞的戏班子,不知不觉就塞到你手上的宣传册子。耳朵、眼睛、身体,像误入彩色片的黑白片人物,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丰富,不开心的你瞬间变开心,安静的你瞬间变热情,无聊的你瞬间变精彩。
利贺戏剧节像是一个假的戏剧节,有点冷清。怎么去利贺,先到东京,东京再到富山,富山再租车上山到利贺。没错,利贺村在山里。山上少的是人和食物,多的是树和动物。如果想去,首先要有上山的勇气。
利贺戏剧节虽然冷清,但留住了真正爱戏剧的人和笑容真切的村民。利贺戏剧节就像风吹过风铃,留下叮叮当当的声音。如果细听,它仿佛在说,在大山面前我们很渺小,在戏剧面前我们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