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坛】2013紫藤博士论坛分享之七:当代上海评弹书场里的社会表演&新时期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5-22浏览次数:25

2013年5月21日晚6点,2013紫藤博士论坛系列之七开讲。主讲人之一是周胜南,2010级博士研究生,其研究方向是社会表演学,演讲题目是《当代上海评弹书场里的社会表演》。胜南同学首先将“评弹”这种以叙事说表为主的传统曲艺在当代上海的发展现状给观众做了介绍:上海除了有专业书场,即所谓的“清书场”外,还有茶馆书场和社区书场。而整个上海的书场数量由兴旺时期的六百多家减少为如今的六十几家。传统书场以其开放式的舞台、积极互动的观演关系以及宽松的欣赏氛围仍然受到老年观众群体的青睐,对于他们而言,去书场听评弹不仅仅是观赏艺术,更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周胜南研究的角度:将评弹书场里的表演作为戏剧研究和人类社会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以社会表演学的视野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她认为,评弹书场在上海历经不同年代的社会变革而不断调整适应,面对高新娱乐工业不致消亡,因为它有着独特的维护自身的方法,如:不以“幕间制”约束观众,反以“抽签制”约束演员,允许听客的走动、大声叫好和提前离场等。而这样独特的书场文化,应该得到扶持,不仅仅因为它是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
另一主讲人是高鸽,2011级博士研究生,其研究方向是戏剧文化研究,演讲题目是《新时期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她主要研究的是中国文革结束之后的新时期演员群体,并以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对演员文化进行探讨。她首先谈到的是演员出身结构带来的影响,如演员家族成分不同和地域成分带来的不同影响。其次,她分别以上个世纪70、80、90年代的话剧演员为例,如李秀明、陈冲、张瑜、丛珊、方舒、徐帆、宋丹丹等,说明了中国观众的演员形象审美观的变迁;以濮存昕、冯远征、焦晃、郑天玮为例来阐述“学者型演员”对话剧的影响;以演员在话剧和影视剧中的互动关系、话剧演员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明星话剧的文化影响、演员生活方式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多维度来展开对这一课题的讨论和研究。最后,她尤其提到了政治人物如周恩来、江泽民对话剧发展的影响作用。她认为,总的来讲,话剧演员如今朝向影、视、歌等多栖方向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话剧应该是起着推动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