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博士论坛】第十二期分享:中国古代耳饰研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7-11浏览次数:117

2012627,博士论坛的最后一期在紫藤庐开讲,本期主讲者是10级博士研究生李芽同学,由她带来的讲题是《中国古代耳饰研究》,李芽同学以详实丰富的资料、细致到位的论说,把我们引入了古代妆饰中精巧灵动的耳饰世界,引起了听者的极大兴趣。
为了使同学们对中国古代的耳饰研究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定位,李芽首先介绍对中国古代服饰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我院历年来在服饰史研究领域的各项成果。然后,李芽介绍了自己在耳饰方面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和步骤等,她将这一课题划分为耳饰的定名、款式研究、文化研究、工艺研究等几个方面。在这次的论坛中,她带来的主要是耳饰门类的综述。
 
在中国古代妇女的妆饰物品中,耳饰似乎是个“小玩意儿”,但针对它的研究却并不轻松。要对自远古时期直到近代的耳饰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推究更是需要下极大的功夫。李芽从耳饰的门类着手,详细介绍了玦、耳珰、瑱、耳环、耳坠、耳钳等几大耳饰类别,并配以实物照片、线图以及分类图表加以详述,细致全面地展示了她在古代耳饰研究中的深厚积淀。
耳坠
金嵌松石耳环
簪珥
玦出土位置
 
在李芽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新石器时代出土量最大的圆环型扁体玦,看到了形状各异的凸纽形、管柱形、圆珠型、兽形、人形、异形的各种玦,还看到了玦在出土墓葬中位于人的耳侧的情形。伴随着对“耳著明月珰”的遐想,我们又了解到了在先秦之后,耳饰在“蛮夷”和正统文化中有着不同地位及待遇,中原地域受“礼”文化的影响,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不再流行佩戴耳饰,但簪珥的出现仍然为爱美的妇女起到妆饰耳部的作用。瑱(即“充耳”)的出现既不破坏身体发肤,又起到充塞耳孔的实际功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装饰效果,且多为男子所用。耳环的历史亦十分久远,但它在中原地域的真正流行起自宋朝,李芽认为,程朱理学的兴起导致女性地位逐渐降低,缠足穿耳之风开始盛行,而上层阶层构成的转变,使世俗的审美流入了统治阶层,不断影响和改变着贵族的审美;加之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社会淫靡风气,使妓馆不断发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女性妆饰追求精致和矫饰。其后,李芽又分别介绍了耳坠和耳钳的形制、渊源等。
扁体玦
在讲座中,李芽展示了近百幅珍贵的图片,将实物研究与文献考证相结合,既明晰又到位地勾勒出中国古代耳饰的门类概况。她严谨的治学方法和求实的探究精神使场下听众深感钦佩。
异形玦
在讲座伊始,李芽就引用了朱光潜先生的话语来与大家共勉:“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做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这番话不仅是她严谨治学的出发点,也对本学期十二期紫藤博士论坛做了一个完满的归结。对于选择了从事学术研究的我们而言,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把学问事业看做“艺术品”,正是我们需要时时铭记、事事慕求的!(图/文:10博袁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