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6-04浏览次数:717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胜任本专业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二、学科领域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科领域包括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艺术设计、舞蹈、美术等。
  三、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采用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方法;初试实行全国统考,复试由我院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着重考核考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四、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
  基本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为五年。
  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习,分为全脱产和半脱产二种。
  五、课程设置
  课程分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实践课、选修课三类,总学分52分。专业课着重提高研究生的总体素质,拓展审美视野,增强理解作品的能力。专业必修和专业实践课着重于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水平,加深、拓宽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艺术修养以及在作品创意表达和风格呈现方面的综合能力。选修课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定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学分设置如下:
  1、公共课:8学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2学分
  英语                2学分
  艺术导论            2学分
  艺术创作方法研究    2学分
  2、专业必修课和专业实践课:24学分
  理论类:4学分
  在第一学年由各学科领域及导师为本专业研究生开设2门课程,主要包括:当代戏剧创作研究、当代外国戏剧流派、文化产业专题研究、人物造型设计理论、剧本分析、导演构思、西方现代电影专题研究、节目主持语体研究、中外美术史与近现代艺术、新艺术史批评与理论、中外舞台作品赏析等课程
  实践类:20学分
  从第一学年起至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由各学科领域及导师为本专业研究生开设,主要包括:剧本创作实践与研究-小戏写作、大戏改编、舞台设计-经典作家作品研究(案头创作)、插图-中外文学名着(创作)、短片创作研究、主持节目经典案例研究、谈话节目创作与实践、当代国际戏剧导演技法研究、莎士比亚戏剧导演创作、剧场管理与经营、艺术机构组织与管理、写生实践与绘画风格、服装设计与体现、人物造型设计、舞蹈编导方法研究等课程
  3、选修课:6学分
  研究生自主选择3门课程,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学、创意学讲座、创意产业经济学、文化政策与法规、艺术鉴赏与评论、财务管理、影视剧赏析、表演基础、音乐赏析、新媒体研究、主持艺术理论研究、学术基础与艺术创新等课程
  4、艺术实践、艺术考察:4学分
  各学科领域根据本专业特点,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各安排一次专门的艺术实践和考察活动(各2学分),要求完成后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或考察报告
  5、毕业展览或毕业演出:8学分
  根据各学科领域对毕业展览和演出的具体规定和要求,研究生在第二学年结束前举行中期展示(3学分),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举行毕业展示(5学分)。
  6、社会实践:2学分,由研究生辅导员考核
  六、培养方式
  (一)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
  (二)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加强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每个专业方向各自制定70本必读书目(含剧目、影碟,历史理论书不少于30本),MFA研究生需认真读书(观摩)并撰写笔记。
  七、毕业考核
  在修满规定学分后,须参加毕业考核。毕业考核包含实践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实践展示水平是毕业考核的主要方面。学生在学期间,须按各领域方向培养要求,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举办二次不同内容的专门展示。
  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应是对作品的创作思考和理论阐释。论文应根据创作的艺术领域,结合作品展映或表演创作实践,对同类作品的历史及该作品的内容和风格等进行分析和阐述。论文须符合学术规范,且不少于5000定。
  八、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者,经上海戏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