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姓氏笔画排序
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文华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兼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戏曲学会会长,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主任,松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院长,南昌大学客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编剧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中方导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剧文学分支主编。
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述逾500万字。2005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陆军文集》(8卷),迄今已有个人著作13种、主编图书30余种问世;上演大型戏剧36部,戏曲文学本《定心丸》在《解放日报》连载,话剧文学本《夏天的记忆》由韩国学者翻译后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并被汉阳大学搬上舞台。
1993年起从事高等戏剧教育,已毕业与在读博、硕士生逾百人,获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奖项15项。
2007年起创启编剧学,列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
2015年起,创建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获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创立“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荣赝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创办《编剧学刊》(集刊),忝列全国戏剧期刊联盟;创置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主持上海高校大师剧文本创作。
2018年创设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主持“一典六史”编纂工程与松江历史名人题材系列戏剧、松江现代人文题材系列戏剧创作与演出。
曾获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科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首届最美上戏人”等荣誉称号。
万传法,男,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编剧,导演。
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影研究》杂志主编,民盟上海戏剧学院副主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理事,美国UCSC(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访问学者。
主要作品:话剧《埋葬》(编剧)、话剧《我不是潘金莲》(编剧)、话剧《大漠飞鸿·常书鸿》(编剧)、电影《盛宴》(编剧)、电影短片《大郎》(导演、编剧)、电影《318公路》(剧作参与)、电影《天目》(策划)、电影《冬蝉》(策划)、纪录片《寂静与禁忌》(艺术指导)、动画剧《无不想》(52集,编剧)、动画剧《布袋小和尚》(52集,编剧)、八集专题片《电影中的上海》(3集,编导)、电影剧本《孤儿与獒》(编剧)、电影剧本《刀与道》(编剧)等。其中,话剧《埋葬》入选第十届上海国际小剧场艺术节;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入选上戏艺术季;话剧《大漠飞鸿·常书鸿》(2019),获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资助奖。电影《盛宴》(2019),获第23届爱沙尼亚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独立精神”单元最佳影片奖;第5届戴维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最佳外语片奖”。电影短片《大郎》(The Drone Over Corn Fields)获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官方入选影片;第二十三届“Dances with Films”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第六届乌拉圭蒙德维迪亚世界电影节“最佳叙事短片奖”;美国“Top Shorts”电影节2020年1月“最佳剧情片奖”,并入围年度奖;美国“Independent Shorts Awards”电影节2020年2月“最佳原创故事金奖”、“最佳剧情片银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铜奖”;南美洲“South Cinematographic Academy Film & Arts”电影节31#“月度特别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年轻男演员奖”、“最佳摄影提及奖”、“最佳男配提及奖”等,以及戛纳电影奖2020-2021年度“最佳亚洲导演奖”。
出版专著:《当代中国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想象与建构——“现代性”视野下的早期中国电影叙事结构研究》、《改编与中国电影》等;出版长篇小说:《黑线圈》;译著:《黑泽明的电影》;联合主编:《默片后的女性:历史的性别化书写与方法论》、《中国电影的跨文化制作与海外传播研究》、《新世纪中国“现象电影”研究》、《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导演研究》等1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等全文转载并有多篇论文获奖。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电影的历史重述与理论建构研究》(16BZW157)、文化部艺术学项目《新世纪中国改编电影与产业关系研究》(14DC17)等。
招生方向:电影史论MA;编剧MFA;影视导演MFA
招生类别:MA MFA
刘艳卉,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6年生,上海市曙光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纽约城市学院博士生院访问学者。
致力于戏剧戏曲编剧叙事理论研究,近年主要代表性成果有:
专著:《戏曲剧作思维》、《戏曲名剧名段编剧技巧评析》;
论文:《理念之双刃剑》、《戏曲的“场”——外部特征与内部构成》《论<邯郸梦>的行动性》、《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系编剧专业 MFA 写作课程综述》、《国外主流编剧软件研究》、《从“风景戏剧”到“视象戏剧”》、《<<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和叙述话语》(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经典叙事学视野下的编剧叙事研究一一历史、框架与问题》(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舞台艺术》全文转载)等。
招生方向:编剧学理论
招生类别:MA
高城,男,副教授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编剧理论与实践”博士,师从黄维若先生。
创作有话剧《雨花台》、《杨仁山》、《蒋兆和》等;音乐剧《纯真年代》、《空中的陶醉》、《草原英雄小姐妹》、《之爱》等;实景演出《天酿》及沉浸戏剧《寻找1921》、《孤城之战·无烬星芒》等;电影《过界》、《散养时代》及电视剧《传奇之王》《暖男记》等。
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精品工程年度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100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
招生方向: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类别:MFA
招生类别:MA、MFA
徐煜,男,教授
1971年生,2008年获博士学位。2017年获得教授任职资格。
主要担任校内和社会职务:戏剧文学系副主任、上海戏曲学会秘书长、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获得第十七届“田汉戏剧奖”评论二等奖;出版专著:《近现代戏曲名角制研究》;创作有上海文化基金重大剧目《红双喜闯乾坤》、电视剧《赤松山魂》等。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话剧剧场性实践研究》;主持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电影视听原理》;发表论文:《自媒体背景下戏剧批评的立场与文本属性》、《剧场性戏剧的构建与呈现——从“德语戏剧节”看当代戏剧的形态》、《明星崇拜心理中的非审美成分——以晚清以来捧角现象为样本》、《技术语境的演变与戏剧美学属性的反思》、《大学精神——曹树钧教授曹禺研究综述》、《失意者关怀,话剧的一种视角》、《立场、身份与方式的总体解析》、《学院派话剧的新模式——<狂飙>印象》。
招生方向:编剧学理论、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类别:MA、MFA
李世涛,男,副教授
1983年生,2013年获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学位,现为戏剧文学系副主任、编剧教研室主任,上海青年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编剧学刊》轮值主编。
迄今已有14部大型话剧作品公开演出,其中2部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1部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中国文联青年艺术人才扶持项目,3部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指导学生创作的剧本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等项目资助;担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编剧概论》、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项目《“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主讲教师,主持的本科课程《独幕剧写作》和研究生课程《编剧技法训练》入选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担任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出版专著1部,《中国编剧学史料长编》副主编。
招生方向:编剧学理论、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类别:MA、MFA
1951年生,曾参与创作电视连续剧《天梦》、《家在上海》、《相约在春天》、《银楼》和广播剧《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浦东,浦东》、《刑警803》等百余部集,其中作品曾多次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宝钢高雅艺术奖等;并发表了散文、评论、论文、报告文学等百余篇和译著《芭比娃娃》等十余部。
专著有《电视剧创作手册》、《电视剧写作概论》、《电视剧名段解读》等,编著有《名家谈创意》、《中国艺术十六讲》、《外国艺术十六讲》等。其中《电视剧写作概论》被教育部列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出版编著:《编剧学词典》,文汇出版社,2017年。
招生方向:编剧学理论、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类别:MA、MFA
罗怀臻,男,一级编剧,教授
1956年生,1998年评定为一级编剧,2005年获得教授任职资格,2010年评定为专技二级
主要担任校内和社会职务: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一级编剧,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
重要作品:
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武训先生》,昆剧《班昭》《国风》,京剧《西施归越》《建安轶事》,越剧《梅龙镇》《李清照》,甬剧《典妻》,川剧《李亚仙》,琼剧《下南洋》,扬剧《阿莲渡江》,湘剧《夫人如见》,话剧《兰陵王》,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大河之源》,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出版专著:
《罗怀臻剧作集》《罗怀臻演讲集》《罗怀臻研究集》《罗怀臻教学集》《2021·罗怀臻新剧作》《2023·罗怀臻演讲集续编》等。
曾四次获“全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六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文华大奖”、四次获“文华新剧目奖”、四次获“文华剧作奖”等国家级文艺奖项逾百种。部分剧作被译为英、法、日、韩等国文字出版演出。
招生方向:编剧学理论、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类别:MA、MFA
学硕士,文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研究(1902-1919)》,《插图本中国戏剧史》、,《海派京剧简史》、《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戏剧鉴赏》、《超验世界的戏剧图景》,《戏剧为上演而设》等;同时为《辞海》、《美学大辞典》、《大辞海•戏剧\电影》主要撰稿人;戏剧作品有昆剧剧本《南柯梦记》(上海昆剧团国内外巡演)、大型话剧《1945年以后……》等;2017年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8年获“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黑龙江卷”首席专家。
招生方向:中国戏曲史论、编剧学理论、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类别:MA、MFA
蔡兴水,男,教授
2002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上海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近期主要在《戏剧艺术》、《戏剧》和《上海大学学报》发表戏剧理论、电影理论论文多篇,著有戏剧、电影、文学论著多部,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第三版编撰。
招生方向:编剧学理论、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类别:MA、MFA
孟冰,男,国家一级编剧
1956年生,著名剧作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担任校内和社会职务: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文章:
《寻找“意料之外”——从话剧<镜中人>谈戏剧创作》、《十年<白鹿原>:戏剧与文学的对话》 、《戏剧与文学的对话——兼述2016年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引发的争论》、《现代京剧<西安事变>创作谈》、《我们需要“4000”米雪线以上的创作》。
创作剧目:
2016年至2018年话剧《伏生》《白鹿原》《平凡的世界》获上海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编剧,《白鹿原》并获上海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年度大戏。话剧《白鹿原》获2016年第六届国际戏剧“学院奖”。京剧《西安事变》,2016年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2017年,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现代京剧《老倔头“斗酒”传奇》,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吉剧《黄大年》、话剧《平凡的世界》,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话剧《新青年》。
招生方向: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类别:MFA
魏东晓,男,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戏剧戏曲学博士,专长戏剧影视创作。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带领团队完成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上海市重点教改、产教融合、文化走出去等项目,获得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称号。多种国家重要基金、奖项评审专家。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影者工会创始人之一。自1992年起创作电影、电视剧、话剧剧本公映公演数部数十集,在情景展览剧、多媒体秀、展陈策划等领域屡有作品,如电视剧《最后一枪》(1992年)、20集电视连续剧《恋爱季节》(1995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多媒体秀《自然史诗》(2012年)、上海天文馆《假如剧场》(2021年)等。短片作品《来时归途》(2018年)曾于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皇宫首映。近年,担任文学顾问的影片《村头村尾》获第35届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影片提名(2022年);担任第一指导教师的红色沉浸式演出项目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国赛金奖(2023年);策划制作上海戏剧学院重点创作项目话剧《寻找归宿的流浪者》《路遥的世界》《同学少年》等。
招生方向:戏剧影视编剧;广播电视编导;编剧学理论
招生类别:MFA;MA
1959年生,原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原电影电视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共创作发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电影、电视剧、散文等作品近300万字。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第七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东北三省金虎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等奖项。所创作的电视剧《咱爸咱妈》、《代理妈妈》、《春长秋也长》、《老娘泪》等均由中央电视台播出。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中国电视剧艺术诞生五十周年全国优秀编剧称号、上海市文艺家称号。
招生方向:编剧学理论、戏剧影视编剧、广播电视编导
招生类别:MA、MFA
钱珏, 女, 副教授
1976年生,上海戏剧学院戏剧编剧理论与写作专业学士,戏剧编剧理论与写作专业硕士,表导演研究博士。
现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
国家编剧最高奖“文华编剧奖”得主。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电视连续剧《冯子材》编剧,入选年广电总局优秀电视剧剧本扶持工程。
湘剧《田老大》编剧,2018年参加湖南省艺术节。入选文化部剧本扶持工程,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电视连续剧《东宫》第一编剧,2019年全网热播剧集。
湘剧《国歌-时候》编剧,2020年于长沙首演。
论文:《后戏剧时代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适用性》。
招生方向: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种类:MFA
龚孝雄,男,剧作家,一级编剧。
先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和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艺术硕士。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委员、上海淮剧团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三十年扎根舞台剧创作,发表、上演的主要作品有京剧《北平无战事》(上海京剧院)、《张謇》(国家京剧院/江苏省京剧院)、《小吏之死》(上海京剧院)、《母女情》(湖北省京剧院),沪剧《我只在乎你》(上海沪剧院),花鼓戏《洄水湾》(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淮剧《浦东人家》(上海淮剧团),越剧《青衫·红袍》(合作 /上海越剧院),楚剧《英雄结》(湖北省地方戏剧院),粤剧《鸳鸯剑》(广州粤剧院),晋剧《红高粱》(山西省晋剧院),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湖南省桂阳湘剧团),话剧《梅兰芳》(上海保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杭州话剧团),舞剧《红山女神》(辽宁歌剧舞剧院、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京剧·音乐剧场《白娘子·爱情四季》(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京剧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论文《中国版与中国化—-中国戏曲改编外国名著的两种模式》(《剧本》发表)、《一次游曳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戏曲创新---滇剧【水莽草】的文本价值及对“传统戏曲现代化”的探索》(《民族艺术研究》发表);出版专著《寻梦留痕---龚孝雄剧作选》(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近十年来,先后受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国家艺术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等机构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评委,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上海市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等。
编剧作品中,音乐剧场《白娘子·爱情四季》获文化部创新奖,话剧《梅兰芳》、京剧《小吏之死)获中国戏剧奖,沪剧《我只在乎你》获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奖、上海市小剧(节)目评比展演优秀剧目奖,楚剧《英雄结》获中国戏剧文学奖、田汉戏剧奖·剧本奖,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获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创剧目奖,花鼓戏《洄水湾》获黄河戏剧文学奖;淮剧《浦东人家》、京剧《北平无战事》《张謇》、花鼓戏《洄水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作品资助,有多部作品参演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重大活动。
招生方向: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种类:MFA
喻荣军,男,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
艺术学博士。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ACT上海国际当代戏剧节总监,上海国际喜剧节总监。文旅部优秀专家。2000年至2022年,已有近八十余部舞台作品(包括话剧、音乐剧、歌剧、戏曲、舞剧、肢体剧和翻译剧本等)被国内外几十家剧院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上演,并荣获中国戏剧曹禺剧本奖等国内外多项专业奖项。
主要话剧作品有:《去年冬天》《WWW.COM》《天堂隔壁是疯人院》《谎言背后》《香水》《活性炭》《浮生记》《资本论》《简爱》《1977》《钢的琴》《推拿》《基督山伯爵》《红楼梦》《老大》《乌合之众》《家客》等,并有十几部作品应邀参加国际性戏剧节演出,出版中文、日文、英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意大利语、韩文等作品集数种。
招生方向: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种类:MFA
管燕草,女,国家一级编剧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专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1、淮剧《纸间留仙》发表于《剧本》杂志(2020年第11期),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戏曲基金资助,被列为上海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项目。荣获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大型剧目类)·作品奖。剧本荣获“全国剧本征集评选活动”优秀作品奖、第22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二等奖;
2、淮剧《画的画》发表于《上海戏剧》杂志(2019年第1期),被列为中国文联扶青计划、上海文化基金资助项目。分别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黄河戏剧节、北京当代小剧场戏剧节等五大戏剧节的展演。荣获“第四节越南国际实验戏剧节”剧目银奖、表演金奖和银奖,实现了淮剧200多年历史上零的突破。该剧在国内外先后获得剧目奖和编剧单项奖共计20余项;
3、京淮合演《新乌盆记》发表于《戏剧文学》杂志(2022年第11期),剧本被列入文旅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上海文化基金资助项目。荣获第八届天津北方青年演艺展演最佳剧目奖、最佳编剧奖、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年度作品奖励;
4、淮剧《影的影》发表于《上海戏剧》杂志(2023年第2期),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戏曲基金资助。荣获第九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优秀剧目”奖、2022年中国田汉研究会主办的“深圳市青年戏剧月”最佳剧目奖、参演2022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2023年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南湖戏剧艺术节组委会主办的“1+10戏剧展”南湖戏剧节展演优秀剧目和优秀编剧奖;
5、三卷本长篇小说《百年海上》(一百万字)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荣获中国工人出版社新时代工业文学(职工文学)出版资助项目、2021年度优秀图书、2023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入围奖,获评中国出版协会文学艺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下属50余家专业文学出版机构联合推荐,经各社社长、总编辑投票的2022年好书榜。(2021年10月第一次印刷、2022年12月第二次印刷)。
6、小说《帷幕》《小演员》《小生》发表于《小说界》《山东文学》等杂志,并被《思南文学选刊》选载。
主持科研项目(项):
管燕草,国家一级编剧,作家。上海淮剧团副团长,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上演舞台剧《半纸春光》《纸间留仙》《大洪流》《画的画》《婚姻开笑差》等三十余部。出版长篇小说《百年海上》《一个高三女生的日记》等十四部;出版《管燕草剧作选》和中短篇小说集《靠近我》;编著《淮剧小戏考》。中短篇小说发表于《中国作家》《钟山》《小说家》《小说界》《作品与争鸣》《延河》《山东文学》《上海文学》等刊物,部分篇什被译为英语法语出版。另有电影《青梅》(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参展片、第四届好莱坞AOF国际电影节奖)等影视作品。
发表于《剧本》《上海戏剧》《剧作家》《戏剧文学》等刊物的论文有《工业题材是海派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析评<李三娘>不同剧种的改编》《对淮剧风格样式的探寻》《戏剧演变,在路上》《尊重现代儿童剧观众的审美心理》《无处不在的女性意识和思维》等。
戏剧作品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联扶青计划、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等资助项目。荣获 “第四届越南国际戏剧节”、“中国戏剧奖”等国际、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三十余次。
近三年论文发表或者专著出版情况:
1、三卷本长篇小说《百年海上》,中国工人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2、《用笔书写内心深处最想表达的》,《戏剧文学》2022年第11期。
招生方向:戏剧影视编剧
招生类别:MFA
姚琨,男,讲师
主要担任校内和社会职务: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戏剧文学系访问学者,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
主持科研及创作项目:
创作电影《飞》入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话剧选题《青恋》入选“上海文化发展基金2020年青年编剧资助扶持项目”、《奥尼尔剧作中对面具的开拓运用》入选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
近三年论文发表或者专著出版情况:
论文:《从面具的开拓运用看奥尼尔对戏剧表现潜能的卓越贡献》(发表于《戏剧》)、《论《琼斯皇》中个性心灵的深层挖掘》(发表于《戏剧艺术》)、《“镜像”式他者与“侵凌”式反抗——加缪剧作中的悲剧人物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等。
招生方向:编剧学理论
招生类别: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