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化研究

发布者:研究生部发布时间:2017-12-12浏览次数:4489


以姓氏笔画排序


石川 ,男,教授
电影学博士,学术专长为中国电影史、影视批评、电影文化研究和电影工业研究等。曾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起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教育部艺术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在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多所大学访学讲学。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文艺研究》等C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影视评论300余篇;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第5辑电影卷)(上、下)、《谢晋电影选集》(1-6卷)等学术书籍9部;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担任监制、制片、策划的影片有《上海公园》、《到阜阳六百里》、《甜心巧克力》等,曾获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特别贡献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及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大奖等。
招生方向:电影文化研究
招生类别:MA
 
侯咏,男,教授
电影电视学院电影系主任。国家一级电影摄影师。北京电影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电影家
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导演委员会会员。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副会长。中国摄影艺术学会会员。曾任深圳市文联委员、深圳市影视家协会名誉主席。曾获得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代表。多年从事专业影视摄影、编剧及导演创作,其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的作品奖和个人奖。曾因影片《孙中山》、《晚钟》、《鸦片战争》和《我的父亲母亲》的摄影创作,四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 
电影导演作品有:《天出血》、《茉莉花开》和《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其中《茉莉花开》获得第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传媒大奖一最佳剧情片、第1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提名、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及第5届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观客奖。《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提名。
电视剧导演作品有:《卧薪尝胆》、《闯关东(中篇)》、《天下无贼》和《愤怒的摄影师》等。其中《卧薪尝胆》获得第二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最佳摄影奖。
招生方向:电影文化研究
招生类别:MA
  
厉震林,男,教授
1965年生。2002年获文学(戏剧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复旦大学获得教授任职资格,2005年在上海戏剧学院获聘教授。
现任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影学学科召集人,电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电影学学术集刊《电影研究》主编,国家级中国文艺评论上海戏剧学院基地负责人。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编剧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特聘教授和高级研究员。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著作《表演的味道》、《中国伶人性别文化研究》、《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稿(1979-2015)》、《电影的构型:表演、文化和产业》、《文化的蝴蝶:中国式表演及其人文述评》,两人合著《电影编剧九讲》,主编出版《导演的表述》等十余部。
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五篇。在《中国作家》发表电影文学剧本《金鸟》等。
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主持承担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重点科研项目。
荣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中国评协“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全国广播影视著作论文评选优秀成果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等十余项。
招生方向:电影文化研究、影视导演

招生类别:MA、MFA




  

    万传法,男,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编剧,导演。

    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影研究》杂志主编,民盟上海戏剧学院副主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理事,美国UCSC(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访问学者。

    主要作品:话剧《埋葬》(编剧)、话剧《我不是潘金莲》(编剧)、话剧《大漠飞鸿·常书鸿》(编剧)、电影《盛宴》(编剧)、电影短片《大郎》(导演、编剧)、电影《318公路》(剧作参与)、电影《天目》(策划)、电影《冬蝉》(策划)、纪录片《寂静与禁忌》(艺术指导)、动画剧《无不想》(52集,编剧)、动画剧《布袋小和尚》(52集,编剧)、八集专题片《电影中的上海》(3集,编导)、电影剧本《孤儿与獒》(编剧)、电影剧本《刀与道》(编剧)等。其中,话剧《埋葬》入选第十届上海国际小剧场艺术节;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入选上戏艺术季;话剧《大漠飞鸿·常书鸿》(2019),获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资助奖。电影《盛宴》(2019),获第23届爱沙尼亚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独立精神”单元最佳影片奖;第5届戴维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最佳外语片奖”。电影短片《大郎》(The Drone Over Corn Fields)获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官方入选影片;第二十三届“Dances with Films”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第六届乌拉圭蒙德维迪亚世界电影节“最佳叙事短片奖”;美国“Top Shorts”电影节20201月“最佳剧情片奖”,并入围年度奖;美国“Independent Shorts Awards”电影节20202月“最佳原创故事金奖”、“最佳剧情片银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铜奖”;南美洲“South Cinematographic Academy Film & Arts”电影节31#“月度特别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年轻男演员奖”、“最佳摄影提及奖”、“最佳男配提及奖”等,以及戛纳电影奖2020-2021年度“最佳亚洲导演奖”。

    出版专著:《当代中国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想象与建构——“现代性”视野下的早期中国电影叙事结构研究》、《改编与中国电影》等;出版长篇小说:《黑线圈》;译著:《黑泽明的电影》;联合主编:《默片后的女性:历史的性别化书写与方法论》、《中国电影的跨文化制作与海外传播研究》、《新世纪中国“现象电影”研究》、《新世纪中国女性电影导演研究》等1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等全文转载并有多篇论文获奖。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电影的历史重述与理论建构研究》(16BZW157)、文化部艺术学项目《新世纪中国改编电影与产业关系研究》(14DC17)等。

 

    招生方向:电影史论MA;编剧MFA;影视导演MFA

    招生类别:MA MFA


     黄望莉,教授

 

电影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电影研究》(集刊)主编。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兼电影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委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夏衍电影学会理事; 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近些年来主持了国家社科艺术学的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国家广电总局一般项目、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此外,还作为主持人,带领“华语电影理论与实践”,“上海电影学派与实践”等2届6年的上海市创新团队建设,参与和规划上海市高峰学科规划,并主持相关项目多项。

近些年来,主持举办国际、全国性的会议20余次,如“1920 年代的中国电影:文化实践、人文追求、商业探索”中国电影史学年会。“1920 年代的中国电影:文化实践、人文追求、商业探索”中国电影史学年会;“第25届全国电影博士论坛: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和“中国梦”;“影视艺术批评与学术伦理研讨会”;“新中国电影70年:影像·工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巴赞电影美学及其文化场域”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主要科研方向是中外电影史论。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1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指导学生作品《逝水无渡》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入围奖上海电影学院“谢晋杯”大奖。

监制:《TJAD·威尼斯双年展》宣传片、《世茂云玺庐》剧情类宣传片、上海大学宣传片(国际版)、上海电影学院宣传片等。

主要专著有:《政策·机制·文化: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政策导向与国家形象的推进》、《海上浮世绘:文华影片公司初探》《从都市景观到革命呈现》,教材《影视文学写作教程》等。其中两部专著分别获得上海市第3期电影学重点学科、上海市第13次社会科学文库出版资助出版。所参与的决策咨询报告多篇。

 

招生方向:电影史论MA;影视导演MFA

招生类别:MA M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