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紫藤架下, 2018(第十届) “紫藤”博士论坛第二讲(4月13日)在紫藤庐如约进行。教室里人气满满,主讲博士们精神焕发,三位同学围绕中国戏曲研究不同的领域分别展开论题。

卢哲(中国戏曲史论研究方向)的《园林营造与李渔戏曲结构论的生成》提出:李渔《闲情偶寄》中的造园思想与剧作理论存在内在关联,其核心体现就是对“因地制宜”思想的广义理解与应用。
李渔对制曲规则和生活真实的肯定包含了“因凭”的成分,其求新、自然、简朴的美学追求是对“制宜”原理的进一步阐释,园林的“借景”手法与戏曲的“言志”旨趣则是“因”、“制”辩证关系的最高体现。
其园林与戏曲两种理论之所以具有趋同性,既在于李渔美学体系的互通性,也在于园林与戏曲在审美过程、创作理法与意境生成上的相似性。尤其是在“导引”技巧上,两种艺术形式的结构方法几乎合璧,故而精擅造园的李渔将“结构”置于剧论之首并非偶然,且他以园林营造意识反照传奇创作的倾向亦较为明显。
因此,李渔系统而完善的剧作“结构论”,很有可能受到了他园林思想和实践的影响。

殷娇(中国戏曲史论研究方向)的《浅析汤氏“后二梦”中的情欲描写》聚焦汤显祖“后二梦”即《南柯记》和《邯郸记》。对这两则作品,后人常常以“佛”和“仙”来概括其主旨,本文则从另一角度入手,对“后二梦”中的情欲描写进行了研究。
首先,晚明轰轰烈烈的个性解放思潮和汤显祖独特的个人创作观奠定了创作基础。其次,本文对“后二梦”中婚恋性关系与非婚恋性关系进行了分析,从严妒、宽贞、追求个人欲望等方面表明了对理学名教的批判与女性意识的觉醒。再次,作者肯定情欲,但否定毫无节制的纵欲。这其中包含了劝惩之心、对充斥着酒色财气的官场的揭露,以及从佛、道的方向对人生出路的寻找。最后,剧作中不乏一些带有性暗示的插科打诨,由此带来的闹热性、娱乐性、商业性对迎合吸引观众、私密地拉近观众距离产生了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看,“后二梦”中的情欲描写不仅兼具文学性与剧场性,同时也有着深刻的人文社会价值。

李玉辉(艺术理论与美学研究方向)的《美国汉学界的元杂剧文化审美研究》追踪了美国汉学界自19世纪后期开始的对我国元杂剧的研究,认为其成果可以说是基于欧洲汉学研究基础之上,具有起点高、发展迅速的特点。
介绍了美国汉学家群体,包括:美国汉学研究之父卫三畏;美籍华人学者乔治高、夏志清、刘若愚;移居美国的欧洲学者白芝、韩南、伊维德;美国本土学者施高德、柯润璞、奚如谷;华裔学者石钟雯、李惠仪等。
继而梳理了美国汉学界元杂剧研究的历史和发展。包括对元杂剧兴发源起的历史背景、版本流变、审美研究、翻译文本美学再现、文化审美研究等方面所做的探索。论者还重点辨析了部分研究者在文化研究方面的误读。如对我国传统“阴阳”哲学的误读;对借古讽今写作手法的错误解读等。
论者提出:美国元杂剧研究学者们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于国内艺术领域研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
(文:胡珺、卢哲、殷娇、李玉辉;图:胡珺、编辑:郭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