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为先,立学为本——记 2017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1-22浏览次数:63

     2017年11月14日,由研究生部郭甜老师带队,上海戏剧学院17级博士新生齐聚上海科学会堂,参加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会议邀请李晓红、邱勇、周琪三位院士分别作了报告。同学们认真学习并领会了会议精神,并深深地为院士们的治学精神与人格魅力所折服。作为致力于科研工作的青年,大家纷纷作出了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郑重承诺。
    三位院士以生动的案例结合理论,阐述了科学道德及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是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学术道德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作为青年学者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应格外予以重视的问题。到2050年中国将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作为祖国未来科技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就要求科研工作者: 
品行端正、遵从学术道德,弘扬科学精神,做有灵魂的人。首先要坚守红线——即坚守学术规范,这亦是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底线。“学者应当成为他的时代里道德最好的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学者,应当把科学做为真追求,孜孜求索,保持学者的清醒与自律,代表这个时代道德的最高水平。
其次要树立红心——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的志向有多高远。心怀爱国之情,听党话,跟党走,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国家改革发展的事业之中,要有科技报国的使命与担当。
还要勇作红军——即要有追求真理,坚持不懈弘扬科学的精神。科学研究从来没有平坦大道,只有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定点,科研没有任何捷径,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红军,既要做勇于追求真理的矢志不渝者,也要做弘扬科学精神的坚定实践者,同时还要做诚信为人的典范、社会良知的坚守者、社会风气的引领者。
院士们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们希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要把创新与传承结合起来,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上。要始终牢记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初心,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不为浮华所累,不为名利所惑,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融合在一起,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合起来,勇做新时代的探索者和创新者,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放飞青春的梦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所言正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的人生操守。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弘扬精忠报国、敢为人先、求真诚信、拼搏奉献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加强道德品德修养,努力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
(文:马天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