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话剧《寻我启示》结束后,门口的留言簿上,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纷纷开始在这里留言,落款是自己的年龄。《寻我启示》——这部标语为“我们不做话剧,只做人性实验”的上戏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话剧,用另一种没有“掌声和点赞”的安静,走入了观众的心里。
从11月28日晚19点开始,曹杨文化社区活动中心的舞台就在一片暗光中陷入寂静。《寻》剧的舞台背景设计得毫不张扬,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拼图形状贯穿整个故事。男主人公易腾远在一个普通的早晨外出后,偶然发现他被他的家人贴出寻人启示全城寻找。原来,有好多个无论在外形还是记忆都一模一样的“易腾远”出现,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的相貌,拿着同样的东西。无论是他的家人还是他的同事,都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易腾远感觉自己丢失了,不断地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是真的,遭到的却只有质疑与排斥。易腾远的妻子为了家庭能够继续维系,甚至荒谬地选择“雇佣”他来“冒充”易腾远,以瞒过婆婆和年幼的孩子。当易腾远面对这样一种永远不复从前平静生活的境遇时,他走投无路,只好接受“扮演”假的自己来重新进入自己的家庭。
最后,最可悲的现实出现了:当一个人以真充假,面临他的是一个世界的不信任:妻子猜忌,母亲怀疑,连平时一起和平共事的同事都忌惮他会不会有触及自己利益的危险。他好像重新变回了隐形人,丢失在离家人、朋友最近的地方。最后的最后,一切又好像回到了一场梦,他回到了最初,继续着原本的生活轨迹。
整个故事里,除了未出场的儿子“小阳”以外,所有的演员均是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在舞台演出。连生活的细节、习惯,都做了演员真实生活的保留。本剧编剧、副导演吴雷振表示,很多东西,并不是只有丢失了,才需要寻找,比如自我。日常生活中,我们人人都感觉需要带着面具生活,好像一直在迷失和忽视自我,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和自我的相处中孤独前行。所以,这样一出戏,是对人性,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拷问。当剧中的男主第二次“消失”在他的生活里,并与周围人活在两个时空之时,他对来寻找他的人喊着“我在这里,在这里”,却没有人感觉得到他。男主人公无助地倚靠在一块拼图上,嘴里喃喃倾吐着“小阳,爸爸爱你”。这与他之前无法准确地回答出与儿子相关的信息,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结局里,一切好像一场梦,却又好像不是梦。曾是研究生部学生会主席的顾宙寅观看此剧后表示,感觉本剧走的是荒诞派的路子,对人物的把握和对精神的剖析感觉很对。
易腾远最终回到了他的生活轨道,整个戏三天的演出也落下帷幕。但它带给观众们思考相信并没有随着话剧散场而结束,这个作品在用实名制和人性反思题材的醒目口号告诉每个观众:有些东西可以不必等丢了之后再做寻找,因为,“我”——其实一直就在这里。
(文:12级艺教本科 赵之歌 供稿:2013级全日制MFA 吴雷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