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季节,万物收藏,所有生命的力量都在积蓄、酝酿,等待来年的生机盎然,2012年12月1日上午,经过三个月的积蓄和酝酿,2012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第五届长三角地区戏剧影视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紫藤庐悄然开幕。开幕式由上海戏剧学院教务处处长厉震林教授主持,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部主任宫宝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亦中教授、复旦大学张振华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副主任汤逸佩教授、戏文系党支部书记沈亮老师、研究生部辅导员(代)郭甜老师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首先由宫宝荣教授致欢迎辞。在欢迎辞中,宫宝荣教授简要介绍了往届长三角地区戏剧影视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情况,他说,与往届相比,此次论坛体现出三个新特点:首先是论坛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提交的论文比往届质量更高;其次是参与论坛的学校覆盖面更广,因本次论坛受到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专项经费支持,学术成效和公众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共有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的70余名研究生在此相聚;最后是学生自主精神和独立意识更强,论坛将由研究生自己主持、自己阐述观点、自己评议得失,专家教授则会退居二线,起点拨迷津的作用。宫教授结合自己在国外留学的经历,鼓励同学们继承发扬独立自主的精神,要“学会怀疑”,对老师的话不要盲从。宫宝荣教授在致辞总结中提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地球村”时代,网络的发展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希望这次论坛能够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的人分享学术成果,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展现理性思维能力,发现别样精彩!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李亦中教授作为导师团代表致辞。他说,当今时代,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将咫尺天涯变为天涯咫尺,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今可以改为“有朋自不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长三角地区因为高铁动车的开通,逐渐显现出一种“同城效应”,希望诸院校之间能够常来常往,增进交流;上海戏剧学院举办的“长三角地区戏剧影视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五年的风风雨雨,并且越办越好,实属不易,在业界的广泛关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广大研究生要珍惜这样的学术研究机会,在这个论坛上发表文章同样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研究生代表、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李国强在最后的致辞中对远道而来的各兄弟院校的老师、同学表示欢迎与感谢,他说戏剧影视文学相关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共同探讨网络文学改编、网络文化等相关议题,高度重视戏剧影视文学发展的最新现状,为艺术实践提供科学的、有效的艺术美学理论导引,使其健康发展,这种文化自觉的过程是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青年学子在研究生阶段致力于学术研究的责任和义务。
开幕式结束后,上海戏剧学院资深教授孙祖平老师做了论坛主题报告。孙教授以“电视剧作规则教程的再认识”为题,从受众市场、戏剧原理等方面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电视剧规则教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同学们今后从事艺术实践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12月1日下午和12月2日全天是本届论坛的论文宣讲环节,1日下午1点30分,论文宣讲正式开始,宣讲分为A、B两组,由学生对自己的论文进行10分钟阐述,然后由导师对论文进行点评。本届论坛的点评专家团包括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陈旭光老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周安华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导李亦中老师,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张振华老师,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博导汤逸佩老师。
同学们的论文中既包括对网络作品影视剧改编等热点话题的论述和批判,也包括对网络时代的悲剧内涵和文本重构等问题的深刻剖析。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研究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论文宣讲完毕后,点评专家不仅对论文做了非常中肯的点评,而且对相关议题的学术研究方向做了明确导引,其中南京大学周安华教授说:在我们这个论坛的平台上,大家写各种论题,从各个角度去剖析,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元化是一种人文关怀,可以创造历史,作为青年学生,要发出自己的观点,要说出与主流意识形态不一样的话,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术研究的价值。
2日下午4点,论坛闭幕式在佛西楼会议室举行,厉震林老师对活动做了总结发言,并宣布了优秀论文的获奖名单,两天时间,共5场论文点评,与会同学从中受益匪浅,更结下深刻友谊,伴随着悠扬动听的结束曲,本届研究生论坛落下帷幕,我们满心期待明年论坛上戏再相聚!
文/宋巧雯 图/刘珍绮
2012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