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访问团赴巴黎访学交流圆满结束

发布者:研究生部发布时间:2019-09-12浏览次数:1472

201971日,上海戏剧学院6名研究生在研究生部韩爽老师和教务处余宗巍老师地带领下,赴法国巴黎第三大学参加主题为“地点与空间”戏剧暑期学校。

巴黎第三大学世界顶尖学府之一,也是全法国语言文学及社会文化类专业最为权威的大学之一。本次访学是参加由巴黎第三大学组织的第二届暑期戏剧学校,学习进程共分三周,其中第一周在巴黎第三大学学习理论课程,第二周赴阿维尼翁参加戏剧节,第三周由学生进行汇报演讲。

 

本次访学的第一周,以戏剧理论课和表导演工作坊为主要内容。其中Pierre LETESSIER教授围绕“Performance spaces in the ancient theatre”介绍了古希腊、古罗马剧场中的表演空间。Yasmine MODESTINE教授则带来了唯一一节表演工作坊,带领同学创作了著名剧本Caryl ChurchillLove and Information》中的片段。Joseph DANAN教授将文本和空间并置,向同学们介绍了两者之间的关联。Eloi RECOING教授则向同学们介绍了木偶剧并且现场表演如何操纵木偶,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木偶剧的兴趣。最后一堂课是由 Gabrielle GIROT博士向同学们介绍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历史及有关情况,同时为第二周前往阿维尼翁做准备。

  

访学第二周我们一行抵达法国阿维尼翁小镇,通过为期一周的观摩和演后交流研讨从开幕大戏《建筑》到中国首部参加IN单元的作品孟京辉版《茶馆》,在思维的碰撞中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同学们获益匪浅。

  

访学第三周,同学们返回巴黎第三大学向老师们汇报前两周的学习情况。第一个汇报主题围绕孟京辉《茶馆》展开,同学们分别从文本、舞美、音效、表演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同时也向法国师生介绍了中国戏剧与中国文化。第二个汇报则是根据同学们在两周学习的体会,各自选择相应的议题,认真准备并作出了精彩的演讲

  

这不仅是一次暑期戏剧学习,更是一次西方戏剧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文:18级中国话剧史论 朱一田)  

  

 

研究生访学心得:

  

潘筱婉 17级艺术管理MFA

通过这次巴黎暑期戏剧学校,我将阿维尼翁戏剧节与国内乌镇戏剧节进行一个对比。阿维尼翁戏剧节由法国戏剧导演让·维拉尔于 1947 年创立,于每年 7 月举行,持续 3 周,目前已经是第 73 届,分为 IN OFF两个单元。乌镇戏剧节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于2013 年共同发起,每年10月举行,持续 10 天,今年是第七届。时间上看,乌镇戏剧节目前还十分年轻,在板块内容上,乌镇戏剧节比较独特的是有青年竞演板块,仅限中 国青年,以推动我国青年原创戏剧的发展。巴黎三大的教授对此板块十分认可,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中并没有专门针对青年戏剧人才的扶持板块,他认为这是做的非常好的。乌镇戏剧节的古镇嘉年华单元与阿维尼翁的 OFF 单元相似又有不同。古镇嘉年华需要经过组委会挑选,而且表演的空间是在乌镇的街头巷尾,全部是露天的场所。而阿维尼翁OFF单元是由艺术家自发形成,有足够的资金,有作品,联系好剧场就可以来展现自己的风采,并且 都是在室内剧场,但是 OFF 单元的作品会到阿维尼翁小镇的街头做一些小表演“揽客”。

 

刘婧  17级艺术管理MFA

这次阿维尼翁戏剧节我们一共观摩5部IN单元的作品通过观摩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他们敢于触及和谈论的一些历史话题,比如改编自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剧作“满溢的当下”探讨关于对欧洲当代移民问题以及个人和历史之间关系。这是一个戏剧节高于娱乐功能的态度,也是对戏剧不该只有娱乐功能的回应,阿维尼翁戏剧节的这点,是我非常欣赏,甚至羡慕的。但也有朋友说,这不过是个“假性狂欢”罢了,一过7月,阿维尼翁就又回到了一个法国小镇该有的样子,平静甚至有些死水般的状态。但对我而言,在这7月里发生过的一切,那些因戏剧节而引发的思考,会被每一个观众带着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那些在IN展演过的剧目,也会在戏剧节结束后,开始在法国,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巡演,这些便是阿维尼翁戏剧节在7月之后的隐形触角,无形但绵长。 

 

周若琪 17级广播电视编导MFA

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学的九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出发,从学术性和通俗性上着手,教给了我们许多戏剧世界的知识,例如古希腊剧场的介绍、木偶戏的世界、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历史等等,还有Caryl Churchill的戏剧《Love and Information》的创作表演工作坊。课堂上老师们主要是英语授课,或是法语授课的同时进行英语翻译,此行不但让我在戏剧方面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我掌握外语的能力。

 

吕可心 17级录音 MFA

通过此次交流访学活动,增加了我们对于戏剧的理解。欣赏到这些最前沿的戏剧剧目,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很欣喜看到了演唱会和电影中常常运用的手法运用到戏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中。创新和融合的趋势,是这个时代的必然选择。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要随时代的发展丰富润色。很高兴可以看到有很多外国观众仍然喜爱我们的戏剧,我们的戏剧在创新融合方面也是做得很棒,现代化的舞台,即时摄影录音手法的运用,还有现场乐队演出等形式的加入,通过灯光架和移动障板的时起时落,构建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等等。

推开世界的门,真正理解不同的宗教历史背景的文化不是件易事。艺术和不同的艺术形式,就是在帮助我们去了解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文化的交流离不开艺术的各种形式,音乐、电影、戏剧这三种主流的艺术形式,在帮助我们和外国人互相了解和理解彼此。此次的阿维尼翁戏剧节,很欣喜可以看到中文的戏剧可以受邀登上IN”的舞台,在法国南部这个小城里,让所有热爱戏剧、热爱艺术的观众欣赏到来自中国的戏剧,来自中国的文化,即使不是说中文的观众,也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

 

谭静 17级社会表演MFA

巴黎三大的校园非常迷你,也非常温馨。访学的第三周的周一,可爱的法国教授和年轻的女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校园的图书馆,某种程度上来说,巴黎三大和我们上海戏剧学院的华山路老校区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小小的、迷你的、也都是文艺气息极其浓郁。巴黎三大的图书馆与上戏的图书馆大小程度不相上下,但据说在巴黎也是戏剧艺术类书籍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在我们参观的当日,图书馆二楼的入口处还有一个迷你的展览,呈现的是巴黎三大的同学们用折纸的微观艺术再现了巴黎几个著名的戏剧剧场,还有一些想象中的剧场设计,每一个也就巴掌大小,但是及其小巧精致。

对我个人而言,阿维尼翁戏剧节是本次访学最难以忘怀的了。阿维尼翁老城里斑驳的城墙、每天晚上10点以后才依依不舍落下山去的南法艳阳、因为这场戏剧的盛宴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的人潮,都将成为这个夏天最美好的回忆。这次为期一周的阿维尼翁戏剧节初体验意犹未尽,在心里种下了小小的种子,希望还能有机会更好更全面的感受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最富盛名的戏剧艺术节。

 

朱一田 18级中国话剧史论 MA

如果要问我此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一定会说是看过的六部戏。以点见面,看到了法国宽松的艺术环境和人们对于戏剧的热爱。

第一部是来自法兰西喜剧院的《厄勒克特拉·俄瑞斯忒斯》。我曾经在去年观看过又上海话剧中心邀请希腊导演执导的一版《厄勒克特拉》,两者对于同一文本却理解出了大相径庭的表现手法和主题表达。如果说上话版本的厄勒克特拉是当代视野下的新女性,那么法兰西喜剧院的厄勒克特拉更像是囚禁在命运枷锁中的人。虽然在观看时,因为没有字幕而遭遇了语言上的困难,但艺术的共通性让我依然被这一故事深深打动。除了这场演出,法兰西喜剧院本身就是带有浓厚历史积淀的建筑,完全有别于国内现代化的剧院样式,法兰西喜剧院仍然保留着古老的内饰与装潢。当然,法国国宝级剧作家莫里哀的椅子就放置在法兰西喜剧院的一侧,看到它就好像能看到西欧戏剧史的滚滚推进。

其余五部作品都来自阿维尼翁戏剧节IN单元,开幕戏《architecture》、全新体验的新媒体戏剧《满溢的当下》、欧洲历史集成戏《我们,欧洲-人民的宴会》、舞剧《multiple-s》以及来自中国的孟京辉《茶馆》。阿维尼翁热烈的阳光,教皇宫粗粝的外墙和《茶馆》谢幕时法国人民长达十分钟的鼓掌都在我的记忆之海中清晰可见。

     (编辑:韩爽)